稠李(Padus racemosa (Linn.) Gilib.)为蔷薇科稠李属落叶乔木,高可13m,树干皮灰褐色或黑褐色,浅纵裂,小枝紫褐色,有棱,幼枝灰绿色,近无毛,单叶互生,叶椭圆形。

倒卵形或长圆状倒卵形,长6-14cm,宽3-5cm,先端突渐尖,基部宽楔形或圆形,缘具尖细锯齿,有侧脉8-11对,叶表绿色,叶背灰绿色仅脉腋有簇毛,叶柄长1cm以上。

近叶片基部有2腺体,两性花,腋生总状花序,下垂,基部常有叶片,长达7-15cm,有花10-20朵,花部无毛,花瓣白色,略有异味,雄蕊多数,短于花瓣,核果近球形,黑紫红色,径约1cm。

稠李的功效:稠李具有很好的药用价值,主要入药的部分,就是它的叶子。稠李的叶子,入药后可以起到止咳化痰的作用,除此之外,还能够起到清虫的作用,把人体的寄生虫消灭掉,除了叶子,稠李的果实也富含很多营养物质,对人身体有益。

稠李的功效与作用

 1、稠李能美化环境:稠李是一种高大的落叶乔木,长成以后高达十五米左右,它在欧洲和亚洲北部特别常见,是有史的观赏性植物之一。稠李有多个不同品种,它们花色不同,姿态秀丽,可以在园林和风景区中丛植或者定植,也可以栽种在道路的两侧,都能起到美化环境的作用。

2、稠李的营养功效:稠李的果实可以供人类食用,它酸甜可口,含有蛋白质和糖份以及多酸性物质,人们食用以后能吸收多种对身体有益的营养物质。稠李除了可以直接鲜食以外,还能加工成果汁、果酱和果酒等食品供人食用,这些产品的出产,也能为种植地带来大量的经济效益。

3、稠李的药用和工业作用:稠李的叶子是可以入药的特色存在,它有大量的天然挥发油存在,入药以后能起到止咳化痰的作用,另外稠李的叶子还可以杀虫。

能把人体中的多种寄生虫全部消灭。稠李的种子还有很重要的用途,它的含油量很高,能高达百分之三十八左右,提取以后能用于多种工业生产,是最要的工业用油之一。 

栽培技术:稠李可用种子或扦插进行苗木繁殖。

种子采收:采种时间在辽宁地区为8月中下旬左右,当果实变成黑色时即可采收,采后用水浸泡,采用手搓法去掉外种皮与果肉,用清水将种子洗净,放阴凉通风处彻底阴干,以防种子自热、发霉、腐烂,降低生命力。

种子处理:将种子放入0~5℃的窖中贮藏。晚秋选择地势干燥、排水良好,背风向阳处挖坑,坑深1.5米抗底铺15厘米的石砾或粗沙,坑中间插一束草把以便通气。

坑长宽视种子数量而定,种子贮藏之前用40℃温水浸泡2天,然后把种子与湿沙按1:3的体积比例混合,放入坑中,装到距地面20厘米为止,然后回填土,填土要高出地面10厘米。四周挖排水沟。

播种:翌春4月初,从坑中起出种子,放在阴凉处开始催芽,当有1/3种子露白后,即可播种。选择地势平坦,排灌方便,土壤深厚,土质疏松的沙壤土为好。播种前应施足底肥,以每667米。

50千克为宜,细致整地作垄,垄面要平,并灌足底水。待水渗完,土壤稍干,然后用镐起沟,均匀撤播种子,播种量每667平方米。5千克为宜。播后覆土,覆土厚度1.5厘米为宜,覆后稍加镇压,以后要保持垄面湿润。

抚育管理:播后10~15天,幼苗即可全部出齐,此时必须要进行人工看护,防止鸟食。当苗高长至5厘米时进行第1次间苗,去弱留强。苗高长至10~15厘米即可定苗。拔去弱苗、伤苗、病虫害苗,每亩保留6000~8000株。

稠李的幼苗期:正处杂草旺盛生长之时,必须加强中耕除草和松土保墒。苗木生长期间及时追肥,第1次追肥可在间苗或定苗后进行,6月下旬或7月中旬施第2次。

当苗木中下部叶子发绿发黑,顶梢发红,表明苗木不缺肥水,否则要及时施肥,适当浇水。8月停止施肥浇水,以利于幼苗木质化。对苗进行修剪,幼苗时不保留侧枝,只保留顶端生长优势,苗木有双头的则应去弱留强。

移植:播种苗留地1年,翌年4月初进行移植,移植的株行距应为1米×2米为宜,进行枝条修剪,培育绿化大苗。

扦插育苗:稠李扦插容易生根,其扦插一般多采用硬枝扦插,而不采取嫩枝扦插,因为嫩枝扦插对环境条件,尤其是温湿度的要求相当严格,而且嫩枝扦插的移栽成活率也没有硬枝扦插成活率高。

插穗的采集:秋季选择当年生长发育健壮、1厘米左右粗的稠李树母条作为插穗。采条后把插穗截成15~20厘米长的插条,100根捆成1把,放入窖中用沙埋藏。

扦插翌年春季:从窖中取出插穗放入清水中浸泡2~3天,然后在整好的苗床上按株距15厘米、行距25厘米进行直立扦插,扦插后灌水,使插穗与土壤密接,促进生根成活。

扦插后的管理:扦插后15天左右在插条下接口逐渐形成愈伤组织,20天以后逐渐长出弱的根系。此间一定要加强水的管理,床面必须要保持湿润,避免植株失水死亡。移植扦插苗要留床越冬,第2年开春进行移植。

病虫防治:稠李红点病,基本症状,主要为害叶片和果实。叶上病斑圆形、近圆形,直径2—8mm,橙红色,病部肥厚,上生小红点,即病原菌子座,内含性子器。后期病部变成黑红色,正面渐凹陷,叶背凸起来呈馒头状。

出现黑色小点,即病原菌子囊壳。病情严重的,叶片干枯脱落,果实染病果面产生红色圆形病斑,略隆起,边缘不明显,后期变为黑红色其上散生许多深红色小粒点,病果易落。

病因原理:Polystigma rabrum (Pers.)DC.称红疔座霉,属子囊菌亚门真菌。子囊壳近球形,红褐色,埋生在子座内,顶端具乳头状突起,孔口外露,大小128—272μm。

子囊倒棒状,无色,大小78—87×10一12(μm),内生子囊孢子8个排成一列或不规则。子囊孢子圆柱形至长椭圆形,单胞无色,正直或略弯,大小10一13×4—6(μm)。

发病条件:病菌以子囊壳在枯枝落叶上越冬,翌春条件适宜时,靠子囊孢子进行侵染,7—8月性孢子器成熟,l0一11月子囊果成熟。东北、内蒙古、河北、山西等地6月开始发生,为害重。

防治方法:(1)适时修剪,剪除病枝。(2)发病前喷洒1:1:160倍式波尔多液预防。(3)发病初期喷洒5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700倍液或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25%苯菌灵乳油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