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杆菊(学名:Helichrysum bracteatum)又名蜡菊,为菊科蜡菊属的多年生草本花卉,常作1-2年生栽培。原产于澳大利亚,现世界各国多有栽培。株高50-90厘米,茎多分枝,全株被微毛。叶互生,条状披针形,全缘,无叶柄。头状花序单生枝端。麦秆菊的花语:永恒的记忆、铭刻在心、永恒的记忆。

苞片多层、膜质、覆瓦状排列,外层苞片短,内部各层苞片伸长酷似舌状花,有白、黄、橙、粉、红及暗色等,一般被人误认为花瓣。黄色小型的管状花聚生在花盘中央。瘦果灰褐色,光滑。

同属植物约350种,目前常栽培的有:毛叶麦秆菊,具蔓延茎,叶片倒卵圆形,头状花序单生银白色,原产新西兰;伞花麦秆菊,基部有些灌木状,叶片卵圆形,头状花序伞呈房状,总苞苞片长圆形,先端钝,乳白色。

原产南非;天山麦秆菊,为宿根草本,全株密被绒毛,叶片狭披针形,头状花序呈伞房状,黄色或桔红色,原产中国新疆,此种麦秆菊花似金色的太阳,光彩夺目,十分动人,在岭南的花圃普遍种植。

形态特征:麦秆菊株高50-90厘米,茎多分枝,全株被微毛。叶互生,条状披针形,全缘,无叶柄。头状花序单生枝端。常在9月中下旬以后进行秋播。麦秆菊的花期:7-9月。

麦秆菊是一年生草本,株高40-70厘米,茎直立,多分枝,头状花序单生枝顶,植株开花艳丽持久且干后不腿色,喜阴湿,忌阳光直射,不耐寒,忌暑热。花黄、橙、红粉、白色。

麦杆菊的栽培技术

栽培条件:发芽适温:15-20度,播种期:4-6月麦秆菊生长适温:12-25度,开花期:7-9月育苗:选肥沃疏松排水良好的土壤做床,4-6月播种,约10天发芽。种子具有好光性,撒播后轻轻镇压即可。

栽培:苗高8-10cm时定植,株行距20 x 30cm,定植前土中最好混合有机质堆肥,减少量磷钾肥。成活后摘心1次,促使多分枝,可多开花。生育期每20-30天追肥一次。本种也可秋播,需温床越冬。花可制作干花。

摘心:在开花之前一般地进行两次摘心,以促使萌发更多的开花枝条:上盆一至两周后,或者当苗高6~10公分并有六片以上的叶片后,把顶梢摘掉,保留下部的3~4片叶,促使分枝。

在第一次摘心3~5周后,或当侧枝长到6~8公分长时,进行第二次摘心,即把侧枝的顶梢摘掉,保留侧枝下面的4片叶。进行两次摘心后,株型会更加理想,开花数量也多。

湿度管理:喜欢较高的空气湿度,空气湿度过低,会加快单花凋谢。也怕雨淋,晚上需要保持叶片干燥。最适空气相对湿度为65~75%。

温度管理:喜欢温暖气候,忌酷热,在夏季温度高于34℃时明显生长不良;不耐霜寒,在冬季温度低于4℃以下时进入休眠或死亡。最适宜的生长温度为15~25℃。一般在秋冬季播种,以避免夏季高温。

光照管理:春夏秋三季需要在遮荫条件下养护。在气温较高的时候(白天温度在25℃以上),如果它被放在直射阳光下养护,叶片会明显变小,枝条节间缩短,脚叶黄化、脱落,生长十分缓慢或进入半休眠的状态。

在冬季,由于温度不是很高,就要给予它直射阳光的照射,以利于它进行光合作用和形成花芽、开花、结实。开花期放在室内养护一段时间后(10~15天),就要把它搬到室外有遮荫(保温)条件的地方养护一段时间(一个月左右),如此交替调换,以利于植株积累养分持续开花。

肥水管理:与其它草花一样,对肥水要求较多,但要求遵循“淡肥勤施、量少次多、营养齐全”的施肥(水)原则,并且在施肥过后,晚上要保持叶片和花朵干燥:

春秋两季:这两个季节是它的生长旺季,肥水管理按照 花宝-花宝-清水-花宝-花宝-清水的顺序循环(最起码每周要保证两次花宝),间隔周期大约为室外养护的1~4天。

晴天或高温期间隔周期短些,阴雨天或低温期间隔周期长些或者不浇;放在室内养护的2~6天,晴天或高温期间隔周期短些,阴雨天或低温期间隔周期长些或者不浇。

夏季:夏季高温期它往往进入休眠状态,对肥水要求不多,甚至要控肥控水。肥水管理按照 花宝-清水-清水-花宝-清水-清水顺序循环,间隔周期大约为:室外养护的3~5天,晴天或高温期间隔周期短些,阴雨天或低温期间隔周期长些或者不浇;

放在室内养护的4~7天,晴天或高温期间隔周期短些,阴雨天或低温期间隔周期长些或者不浇。浇水时间尽量安排在早晨温度较低的时候进行,晚上保持叶片干燥。还要经常给植株喷雾。

冬季:在冬季休眠期,主要是做好控肥控水工作,肥水管理按照“花宝”-清水-清水-“花宝”-清水-清水顺序循环,间隔周期大约为7~10天,晴天或高温期间隔周期短些,阴雨天或低温期间隔周期长些或者不浇。浇水时间尽量安排在晴天中午温度较高的时候进行。

修剪:每两个月剪掉一次带有老叶和黄叶的枝条,只要温度适宜,能四季开花。

注意事项:请将种子存放在阴凉,干燥处。因气候条件或栽培技术不当造成损失,不负种子价格以外之经济责任。种子表面覆土厚度是种子直径的2-3倍。本品种遗传基因复杂,不能再留种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