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皮石斛(学名:Dendrobium officinale Kimura et Migo):茎直立,圆柱形,长9-35厘米,粗2-4毫米,不分枝,具多节;叶二列,纸质,长圆状披针形,边缘和中肋常带淡紫色。

总状花序常从落了叶的老茎上部发出,具2-3朵花;花苞片干膜质,浅白色,卵形,长5-7毫米,萼片和花瓣黄绿色,近相似,长圆状披针形,唇瓣白色,基部具1个绿色或黄色的胼胝体。

卵状披针形,比萼片稍短,中部反折。蕊柱黄绿色,长约3毫米,先端两侧各具1个紫点;药帽白色,长卵状三角形,长约2.3毫米,顶端近锐尖并且2裂。花期3-6月。

形态特征:铁皮石斛是兰科草本植物。茎直立,圆柱形,长9-35厘米,粗2-4毫米,不分枝,具多节,节间长1-3-1.7厘米,常在中部以上互生3-5枚叶;叶二列,纸质,长圆状披针形。

长3-4(-7)厘米,宽9-11(-15)毫米,先端钝并且多少钩转,基部下延为抱茎的鞘,边缘和中肋常带淡紫色;叶鞘常具紫斑,老时其上缘与茎松离而张开,并且与节留下1个环状铁青的间隙。

总状花序常从落了叶的老茎上部发出,具2-3朵花;花序柄长5-10毫米,基部具2-3枚短鞘;花序轴回折状弯曲,长2-4厘米;花苞片干膜质,浅白色,卵形,长5-7毫米,先端稍钝;花梗和子房长2-2.5厘米;

萼片和花瓣黄绿色,近相似,长圆状披针形,长约1.8厘米,宽4-5毫米,先端锐尖,具5条脉;侧萼片基部较宽阔,宽约1厘米;萼囊圆锥形,长约5毫米,末端圆形;唇瓣白色,基部具1个绿色或黄色的胼胝体。

卵状披针形,比萼片稍短,中部反折,先端急尖,不裂或不明显3裂,中部以下两侧具紫红色条纹,边缘多少波状;唇盘密布细乳突状的毛,并且在中部以上具1个紫红色斑块;

铁皮石斛的繁殖方式

组织快繁:组培苗栽培前应先进行14~21天的炼苗,具体措施是将组培苗移至炼苗房,使其在开放变化的环境中逐渐适应自然环境,待组培苗叶色浓绿时即可出瓶种植。

出瓶前先将瓶盖打开,让瓶苗在室外空气中放置2~3天,让其适应自然温湿度。然后进行洗苗,洗苗时将带有培养基的幼苗轻轻取出,置于盆中清洗,污染苗和裸根苗或少根苗应分开放置。

组培苗先用自来水清洗,主要是应洗掉琼脂,以免琼脂发霉引起烂根,而后再用清水漂洗一下。洗苗时最好根据苗的大小和优劣同步进行分级,以便栽培、管理,提高组培苗的成活率并使其生长整齐。

分株扦插:分株时选择1年生或2年生、色泽嫩绿、健壮、萌发多、根系发达及无病虫害的植株作种株,剪去枯枝、断枝、老枝及过长的须根,将株丛切开,分成小丛,每丛带有叶的茎株5~7根,即可种植。

铁皮石斛的栽培技术:铁皮石斛的栽培时间一般是每年的春秋两季,且春季优于秋季。在浙江地区,铁皮石斛栽培的最佳时间为每年4月中旬至6月下旬,这段时间气温在12~25℃,且空气湿度较大,出瓶后的试管苗移栽成活率较高且生长时间较长;其次是9月中旬至10月下旬,此时期移栽特别要做好抗寒防冻工作。

栽培基质:栽培基质是优质高效栽培的关键,铁皮石斛的生物特性要求栽培基质既有良好的保水性又有通风透气性,规模化生产要求栽培基质原料易得、操作方便。

报道中基质有水苔、碎石、花生壳、苔藓、椰子皮、松树皮、木屑、木炭、木块等,在生产中应用主要是树皮、木屑,或树皮、木屑、碎石、有机肥混合物,其中树皮粉碎成2~3cm以下颗粒。

栽培条件:铁皮石斛栽培要求在大棚中进行,大棚的建造要求做到通风、遮荫挡雨、有防虫网,并根据铁皮石斛的生长习性,考虑场地的光照、温度、湿度、通风等自然因素。

铁皮石斛生长的适宜温度为15~30℃ ,在浙江地区夏季比较炎热,一般采用80%的遮阳网覆盖,掀开塑料薄膜,以利降温;冬季比较寒冷,在30%~50%遮阳度下用双层塑料薄膜封闭保温。

铁皮石斛要求保持基质湿润,空气湿度保持80%以上为好,但又不能积水,浇水时采用喷灌或滴灌最好,不得冲灌。不同的季节不同的地区浇水量亦不同。

附主栽培:铁皮石斛是附生植物,在自然条件下主要生长于一些高大乔木阴湿的树干或石灰岩上,因而在人工繁育栽培条件下也可模拟自然环境条件进行栽植,根据附主的特性不同可将铁皮石斛的人工附主栽植分为树栽、石栽和腐殖土栽培3种形式。

树栽时可选择树皮厚、水分含量高、树冠浓密、叶草质或蜡质,树皮有纵沟的阔叶树种(如黄桷树、梨树、樟树等)作为栽培附主;石栽则选择质地粗糙,松泡易吸潮,表面附着腐殖土或苔藓的石块作为栽植附主;

腐殖土栽培时,选择在较阴湿的树林下,用砖或石砌成高15cm的高厢,将腐殖土、细砂和碎石拌匀填入厢内,平整后即可栽植,厢面上搭100~120cm高的遮阴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