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勒为药食两用芳香植物,味似茴香,全株小巧,叶色翠绿,花色鲜艳,芳香四溢。原生于亚洲热带区,对寒冷非常敏感,在热和干燥的环境下生长得最好。具有强大、刺激、香的气味,大多数普通种类全株被稀疏柔毛,同种、变种或品种在植物学特征上略有差异。
高度20~80厘米,平滑或基本上平滑的直立一年生草本植物,一些是多年生植物。有些稍加修剪即成美丽的盆景,可盆栽观赏。罗勒有疏风行气,化湿消食、活血、解毒之功能。用于外感头痛、食胀气滞、脘痛、泄泻、月经不调、跌打损伤、蛇虫咬伤、皮肤湿疮、瘾疹痛痒等症的治疗。
生长习性:罗勒喜温暖湿润气候,不耐寒,耐干旱,不耐涝,以排水良好,肥沃的砂质壤土或腐殖质壤土为佳。原产于非洲、美洲及亚洲热带地区。中国主要分布于新疆,吉林,河北,河南,浙江,江苏,安徽,江西,湖北,湖南,广东,广西,福建,台湾,贵州,云南及四川,多为栽培,南部各省区有逸为野生的。非洲至亚洲温暖地带也有。
罗勒的食疗或药用价值
罗勒叶子呈椭圆尖状,花朵为 紫白色,蒸馏其叶子及花朵可得透明无色的精油,香味很像丁香、松针之综合体。是一个庞大的家族。不同种的罗勒因特色或独特香气而命名。罗勒的很多研究着重于香料的提取和成分分析方面。
其主要用于意式、法式希腊料理,在东方的印度及泰国烹调也经常使用。罗勒在中国国内一般作为蔬菜而栽培,其作为一种新型的特种蔬菜具有很大的发展空间。罗勒具有特殊香味特征(一般而言会散发出如丁香般的芳香,也有略带薄荷味,稍甜或带点辣味的,香味随品种而不同)。
食用价值:嫩叶可食,亦可泡茶饮,有驱风、芳香、健胃及发汗作用。可用做比萨饼、意粉酱、香肠、汤、番茄汁、淋汁和沙拉的调料。许多意大利厨师常用罗勒来代替比萨草。也是泰式烹旺中常用的调料。干燥罗勒可以和薰衣草、薄荷、马郁兰、柠檬马鞭草共3大匙制成解压花草茶。
罗勒非常适合与番茄搭配,不论是做菜,熬汤还是做酱,风味都非常独特。可用做比萨饼、意粉酱、香肠、汤、番茄汁、淋汁。和沙拉的调料。罗勒还可以和牛至、百里香、鼠尾草混合使用加在热狗、香肠、调味汁或比萨酱里味道十分醇厚。
药用价值:全草入药,有治疗头痛,偏头痛,耳痛,鼻窦炎,支气管炎,袪痰,伤风感冒,气喘,打嗝,胀气,胃痛,胃痉挛、胃肠胀气、消化不良、肠炎腹泻、尿酸过多,肌肉酸痛,皮肤松软,胸痛、跌打损伤、瘀肿、风湿性关节炎、小儿发热、肾脏炎、蛇咬伤,煎水洗湿疹及皮炎面疱。
粉刺,羊癫疯,月经不顺,乳汁分泌少,乳房充血发炎,激励情绪,减轻压力,减轻忧郁不安,催情,补身,抗菌,虫咬伤。有消暑、解毒、去痛健胃、益力添精、通力血脉等功效。茎叶为产科用药,可使分娩前血行良好;种子名光明子,主治目翳,并试用于避孕。
提神功效:罗勒精油萃取自叶片及花头,为无色的精油。气味清凉,对神经系统有很强的刺激作用,疲劳时使用立即振奋精神,对于精神不集中、长期精神涣散、无精打采、疑惑都有疗效;帮助增加记忆力。非常清甜,略带辛味。
恢复耗弱的心灵,使用罗勒20:1的基底油,进行全身按摩,可快速恢复耗弱的心灵与精神。纯精油熏香:有助于注意力的集中,例如专心用功的学生。滴在手帕上,敷面呼吸,可以快速消除头痛,特别是因沮丧引起的头痛。
与香蜂草搭配,是著名的“快乐组合”。与天竺葵搭配,以同属温暖系列的香味与疗效,有相当强效的呵护作用,对于受创的身心有奇效。与橙花搭配,属于最上乘的身心协助与照料配方。
美容疗效:对干性缺水及老化粗糙、皱纹的皮肤有滋润作用,也可用于经常加班和长期面对电脑出现的黑眼圈、眼袋。 紧实肌肤,平衡油脂分泌。但过量时会使皮肤过分紧绷或刺激皮肤。
历史文化背景:罗勒原产地在印度,西亚等地,印度人视其为神圣的香草,是天神赐给人类的恩典。在印度罗勒被视为神圣之物,在法庭上发誓的时候,必须以它为誓。其次在印度亦认为配戴罗勒叶片可以避邪。
在欧美的神话故事中常见到「罗勒」的踪迹。在古罗马时期,罗勒的名称为“basilescus”,它源自于喷火龙“basilescus”之意思,因此传说胸前必须佩带着罗勒才能解除魔咒击败此怪兽。
在欧美传统医学(民俗疗法)上以罗勒作为解蛇毒或毒蜘蛛之药剂。据传耶稣基督复活之后,在它的墓穴旁长满了罗勒,除了代表罗勒本身韵神性外,更强调其生命力的强韧。
中南美洲国家视罗勒为保护身家安全的吉祥植物;墨西哥的情人之间也会献上罗勒,代表仰慕之意。东正教祭典使用的圣水都是以罗勒调制成。罗勒的希腊字代表为皇室或国王,据称当时在宗教祭典上希腊国王用的香油即为罗勒精油所制成,因而被称为 “国王的香药草”。而罗马尼亚罗勒则代表比较浪漫的意义,当男孩子接受少女一支罗勒枝条,表示他们彼此已经正式订婚。
罗勒由印度传入中国,罗勒为印度语的译音。中国在北魏《齐民要术》中就有其栽培加工记载。罗勒茎四棱,多分枝;叶对生,卵圆形;花分层轮生,花冠唇形,白色、紫色,叶色翠绿或红紫,花簇鲜艳,且具有芳香气味,是庭院花镜、树坛边隙地栽植的优良地被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