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蝶兰是一种广泛分布于北澳大立亚的昆士兰州、印尼、巴布亚新几内亚,至菲律宾与苏门答腊 ,海拔高度五百公尺以上的大型着生兰花。白蝶兰的花朵纤弱儿美丽,花梗可达一公尺长,总状花序疏生多朵美丽的白花。
或因花朵密集而似圆锥花序,花期春季至夏季。我国有白蝶兰和云南白蝶兰等2种。陆生兰,有块茎;叶数枚,从基部向上渐尖,并逐渐过渡为苞片;总状花序具数朵花;花常大而艳丽。
生长习性:白蝶兰喜高温、高湿、半阴环境,越冬温度不低于18度。白蝶兰原产亚洲热带地区。常野生于热带高温、多湿的中低海拔山林中,生长适温白天 25~28℃;晚间18—25℃:当夏季32℃以上高温或冬季15℃以下低温,白蝶兰则停止生长。
若持续低温,根部停止吸水,形成生理性缺水,植株就会死亡。但白蝶兰花芽分化不需高温,以16—18℃为宜。白蝶兰喜高湿的环境,如空气湿度小,则叶面容易发生失水状态,因此,栽培白蝶兰最怕空气干燥和干热风。
阳光对白蝶兰的生长发育是非常有利的,因此,冬季需充足的光照,白蝶兰叶片生长健壮,花朵色彩鲜艳。但夏季长时间的强光直射,对叶片有灼伤现象,需用遮阳网进行遮光处理。
白蝶兰的繁殖方法:常用分株和组培繁殖
1、分株繁殖:在春季新芽萌发以前或开花后进行。此时,养分集中,抗病力强。一般结合换盆进行,将母株从盆里托出,少伤根叶,把兰苗轻轻掰开,选用2—3株直接盆栽。若夏季高温季节分株,容易腐烂。冬季分株由于气温略低,发根恢复较慢。
2、组培繁殖:白蝶兰为单轴类的兰科植物,很少有侧芽产生,只能用幼苗或成苗的茎尖作外植体。也可用叶片培养。通过产生愈伤组织再分化出芽球体;
一般来说,株龄越小,叶片越嫩,越容易产生愈伤组织,分化的芽球体数量就多。白蝶兰为典型的热带附生兰,栽培时要求根部通风良好,生产上常用水苔做基质,无色塑料盆栽培。
冬季的养护管理:本季已进入生长休止期,新叶和新根均不再长出,但会长出花芽。花芽并非从兰株中央长出,而是从新叶的基部下方长出,最初看起来与根类似,但与根不同,因为新根是绿色的。
栽培场所:在温室栽培时,为了避免日光照射仍采用一层遮荫。但若已围有塑料布,光线已减弱时,则不必再用遮光网。但到冬末春天即将来临时,日光会逐渐增强,此时仍应架设一层遮光网。
小型的温室在冬末初春时日照加强,温度升高,空气闷热,此时室内的换气工作相当重要,可以利用抽风机或送风机调节温室内空气,不但可以预防病虫害的发生,而且可以提高花的品质。冬季的最低温度不宜低于15℃,最少保持在18℃。
浇水:花芽的生长时期吸水量很大,一旦水苔、树皮等种植材料的表面呈现干白状态,就应充分给水,浇水的时间以中午以前为宜。傍晚温度下降,此时浇水容易造成兰株的伤害,所以白天浇水较佳。
肥料:此季花芽已出现,令人不禁想起施肥,但冬季的施肥是不宜的,必须等到春季才开始施肥,或者是新根已开始生长的兰株才可施肥。大约在催花35-40天左右开始施花肥,用高磷高钾类肥料。如停留在生长休止期,则不可施肥。
竖立支柱:花芽伸出后必须竖立支柱。白蝶兰的花茎如任其生长,有的会直立生长,有的则会倒伏,花也横向开或向下开,失去了观赏价值。因此在花茎伸长尚未倒前要竖立支柱,并将花茎紧绑在支柱上,不可过紧,应留有花茎长大伸直的空间。
花茎剪除:开过花的花茎,将下半部的3~4节保留,其余切除,让它长出腋芽,到了初夏时节,会再度开花。但这样植株养分消耗过大。如果想来年再度开出好的花,最好将花茎从基部剪下。当基质老化时,应及时更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