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马蹄莲为天南星科,马蹄莲属多年生草本植物。具块茎。叶柄长可达100cm,叶片长戟形,稍下垂,二面绿色,佛焰苞长10cm,白色,有时绿色,管部比檐斜漏斗状,内面基部深紫色;肉穗花序。

浆果扁球形,绿色,果期8月(昆明)。白马蹄莲原产非洲南部。昆明有栽培。喜温暖湿润环境,栽培宜用肥沃疏松的腐殖土, 要求光照充足。白马蹄莲是优良的切花材料。广泛应用在花篮,婚礼花束中。

形态特征:白马蹄莲为多年生草本,具块茎。白马蹄莲的叶柄长45~100㎝,粗1~2㎝,叶片长20~40㎝,宽7.5~10㎝,稍下垂,二面绿色,具白色斑块,长戟形,稀心状箭形,先端骤狭锐尖,侧脉细弱,极多数,表面略下凹,背面稍隆起。佛焰苞长10㎝,白色,有时绿色,管部比檐部短1/2,斜漏斗状,内面基部深紫色;檐部先端渐狭为锥形尖头。

白马蹄莲为肉穗花序:雌花序长1.5~2㎝,粗4~5㎜,雄花序与雌花序近等长,但稍细。子房4~5室,柱头无柄,盘状。白马蹄莲的浆果扁球形,绿色,直径1.3㎝,每室有种子1~2枚。白马蹄莲的花期6—8月;果期8月(昆明)。

生长习性:白马蹄莲既怕寒冷,又畏炎热和高温,高温季节地上部分枯萎,地下部分根茎进入休眠,马蹄莲多数冬季低温期休眠。若温度适宜,马蹄莲可周年开花,但以休眠后再种植的种球开花繁茂。北方温室栽培花期在11月至翌年5月。切花耐水养,观赏期冬天15~20天,夏季7~10天。

白马蹄莲的栽培技术

土壤:深翻:栽培床准备分4个步骤,即深翻土地,消毒,做床和施基肥。首先将土壤深翻20~30㎝。消毒:将深翻后的土壤在烈日下暴晒几日,或可用蒸汽、氯化苦、溴甲烷、五氯硝基苯等消毒。

栽培床一般采为高床,床宽80㎝,步道40㎝,或者床宽40㎝,步道40㎝。高出地面10㎝,高出步道20㎝左右。基肥用量一般为每667㎡温室施膨化鸡粪400㎏,磷酸二桉50㎏;或消毒过的腐熟农家肥2000~3000㎏,磷酸二铵50㎏。

种植时间:一般品种在8月末种植,11月份至5月份为产花期。马蹄莲也可在3月份种植,6月至8月为产花期。如温室条件较好,可春秋种植,四季产花。但四季产花的也要让植株在冬季或盛夏有个挺叶休眠期,以便植株得到营养补充和休整,保证较高的产花量。

种植密度:以4㎝一个芽眼的种球为例,宽80㎝的床可种植4行,行距20㎝,株距12~20㎝;宽40㎝的床种植2行,株距10㎝。前者每㎡种植约25~40株;后者每㎡种植约50株。每667㎡温室约种1.7万~1.7万株。如果是多芽的种球或大于4㎝的种球,要适当疏植。不能种植过密,否则通风透光不良,易生病虫,产花量也下降。

栽培深度:冬季覆土约5㎝,夏季覆土深度要在8㎝左右。

激素处理:种球种植前如用赤霉素GA3,GA4,GA7或细胞分裂素Ba处理,则有利于花芽分化,促产量,同时也能使种球发育的更好。赤霉素和细胞分裂素的浓度为500~100㎎/L,浸种球10~30min,捞出阴干。

水分:马蹄莲喜湿,在旺盛生长季节,要经常浇水,使土壤经常湿润。生长环境中的空气湿度也要高,因此,四周地面也要经常喷水。但若用喷灌,则喷湿叶面即可,以防水分在叶鞘中积存,引起腐烂。盛花期过后,要减少水分,以促进其休眠。 

营养:生长初期,追肥量要少,如土壤肥沃,可不追肥,但进入花期,要追肥,可将无机化肥和有机肥交替施入。无机化肥采用氮、磷、钾1:1:1的比例混合,配成0.5%~1%的水溶液,随水浇灌,每15d一次,每667㎡温室一次追入10~15㎏。

浇灌后马上用清水冲洗叶面和叶基部,以免肥水流入叶鞘引起“烧苗”。有机肥可用腐熟猪粪、鸡粪等,每株下面距根颈5㎝处挖坑施入,每株50g左右,整个生长季可追施有机肥2~3次。盛花期过后停止追肥,促进休眠。

温度:四季如春的温度(12~25℃)可使马蹄莲周年开花,在北方冬季生产需加温,南方夏季生产需降温。

光照:夏季阳光过于强烈时,要适当遮阳,一般可采用遮阳率30%~50%的遮阳网;秋冬季需要较充足的阳光,不必遮光。北方冬季栽培,如能额外补光,生长开花更佳,下午放下草帘后连续光照3~5h效果好。 

剥老叶:在生长开花旺盛期,如叶片过于繁茂拥挤透,要及时剥去外部已抽过花茎的老叶片,从基部剪除,目的是避免叶片过多影响光和通风,促进花茎生长,提高产量。如老叶不多,但新叶过于旺盛,内部通风差,花茎少,还可以进行拉叶处理,将叶片轻轻压向四周,使株丛开展,这样再结合合理的水肥措施,可提高产花量。

通风:整个温室必须有良好的通风措施,如日光温室春秋季可采用前底脚或后窗通风,冬季可采用温室顶部通风,而夏季则需要更强的对流通风措施,否则病害严重,开花不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