幌菊为草花,花鲜,天蓝色,具白心。花期春、夏季。有白花种及三色种(边白中紫内黄),一年生草本,株高10-30cm,呈倒状状,半肉质,枝一般三叉。为北美传统花坛边缘用花,也可秋播作温室盆花。

幌菊呈倒状状,半肉质,枝一般三叉。叶对生,矩圆状倒卵形,羽状深裂。花单生于叶腋,合办花,先端5裂,呈线盘状,花有底为亮蓝色,中央呈白色,或白色底,中央黑色,或蓝色,上有紫色脉纹等,花瓣先端有一滴紫色,花期4-9月,蒴果球形。幌菊的花语:我宽恕你的、爱国心、可怜。另有说法是:谎言。

形态特征:幌菊为柔弱、匍匐草本,除花冠外全体被短柔毛。匍匐茎纤细、蔓延,长可达1米,节间短,长1.5-4厘米,节稍膨大,下生纤维状不定根。叶单生于节上,上升,具长2.5-6厘米的长柄。

直径约1.2毫米,与匍匐茎等粗或稍粗;叶片轮廓卵形或矩圆状卵形,纸质,长2-5厘米,通常羽状深裂几至中肋,少有浅裂而具大圆齿,裂片5-9枚,倒卵形,中部以上或上部有具短凸尖的圆齿。

幌菊花单生于叶腋,花梗纤细,与叶柄近等长,果期卷曲;苞片小,钻状三角形;花萼钟状,膜质,长5-7毫米,5裂至中部,裂片卵形至长椭圆形;花冠白色,长7-12毫米,漏斗状。

花冠筒长约为花冠的一半或稍短,内面从喉部至近基部密被单细胞髯毛,裂片5,矩圆形至匙形;雄蕊4,着生于花冠喉部,花药狭箭形,2室,顶端结合;花盘发达杯状,包裹子房2/3,子房卵形。

顶端被髯毛或近于无毛,花柱略比花冠短,柱头浅2裂。幌菊为蒴果圆球形,直径4-5毫米,被包于宿萼内;种子大而少数,扁圆形,直径约1.5毫米,种皮有胶粘质,密被亚盾状长毛,花果期4-9月。

生长习性:幌菊耐寒性不强,忌炎热。幌菊生海拔1500-2500米的田野、沟边、草地及疏林中。分布于中国台湾、江西、贵州、云南、西藏、四川、甘肃、河北。印度、不丹、菲律宾、日本等地。

幌菊的栽培技术

上盆或移栽:小苗装盆时,先在盆底放入2公分厚的粗粒基质或者陶粒来作为滤水层,其上撒上一层充分腐熟的有机肥料作为基肥,厚度约为1-2公分,再盖上一层基质,厚约1-2 公分,然后放入植株,以把肥料与根系分开,避免烧根。

上完盆后浇一次透水,并放在略荫环境养护一周。小苗移栽时,先挖好种植穴,在种植穴底部撒上一层有机肥料作为底肥(基肥),厚度约为 4-6 公分,再覆上一层土并放入苗木,以把肥料与根系分开,避免烧根。 放入苗木后,回填土壤,把根系覆盖住,并用脚把土壤踩实,浇一次透水。

基质:可以选用下面的一种菜园土:炉渣=3 :1 ;或者园土:中粗河沙:锯末(茹渣)=4 :1 : 2 ;或者水稻土、塘泥、腐叶土中的一种。或者草炭 + 珍珠岩 + 陶粒 =2 份 +2 份 +1 份。

菜园土 + 炉渣 =3 份 +1 份 草炭 +炉渣+陶粒=2份+2 份 +1 份 锯末 +蛭石+中粗河沙=2份 +2 份 +1 份。上完盆后浇一次透水,并放在略荫环境养护一周。

小苗移栽时,先挖好种植穴,在种植穴底部撒上一层有机肥料作为底肥(基肥),厚度约为 4~6 公分,再覆上一层土并放入苗木,以把肥料与根系分开,避免烧根。放入苗木后,回填土壤,把根系覆盖住,并用脚把土壤踩实,浇一次透水。

摘心:在开花之前一般地进行两次摘心,以促使萌发更多的开花枝条:上盆一至两周后,或者当苗高6~10公分并有六片以上的叶片后,把顶梢摘掉,保留下部的3~4片叶,促使分枝。

在第一次摘心3~5周后,或当侧枝长到6~8公分长时,进行第二次摘心,即把侧枝的顶梢摘掉,保留侧枝下面的4 片叶。进行两次摘心后,株型会更加理想,开花数量也多。

修剪:每两个月剪掉一次带有老叶和黄叶的枝条,只要温度适宜,能四季开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