苹婆,梧桐科常绿乔木,又称“凤眼果”,叶长椭圆形;初夏开花,无花冠,花萼粉红色,圆锥花序;果实分为四五个分果,外面暗红色,内面漆黑色。种子可供食用,种子煨熟的味道如栗子。
原产于中国、印度、越南、印度尼西亚等地,在中国广东以南常植栽为庭院树,木材轻韧,可制器具。广东习俗中苹婆果实是七姐诞的祭品,若没有便会用假苹婆果实代替。由于苹婆年产量少,加上祭祀习俗熄微,故很少大量种植的果园,只有零星种植。
叶长椭圆形;初夏开花,无花冠,花萼粉红色,圆锥花序;果实分为四五个分果,外面暗红色,内面漆黑色。黑褐色椭圆球形种子。苹婆古有名频婆,源出梵语。《佛光大辞典》谓频婆是梵语及巴利语bimba音译,原意为“身影”。
又谓印度有频婆树,乔木类,果实鲜红色,意译为“相思树”。《佩文韵府》引《翻译名义集》:频婆,此云相思果,色丹且润”。由于频婆果色丹且润,故佛典多用以譬喻口唇之美,《敦煌变文集》中亦数见之。
形态特征:树干通直,高可达20m,树皮褐色。单叶互生,倒卵状椭圆形;腋生圆锥花序、下垂,花杂性,无花瓣,花萼微带红晕,花期4-5月,但在10-11月常可见少数植株开第二次花。
蓇葖果卵形,9-10月成熟时红色。常绿乔木。叶长椭圆形;初夏开花,无花冠,花萼粉红色,圆锥花序;果实分为四五个分果,外面暗红色,内面漆黑色。黑褐色椭圆球形种子。
生长习性:苹婆性喜阳光,喜温暖湿润气候,对土壤要求不严。根系发达,速生。虽然在瘠薄及沙砾土中均能生长良好,但以排水良好、土层深厚的砂质壤土最佳。日照需充足,性喜高温多湿,生育适温约23—32℃。苹婆苗的繁殖可用播种、扦插、高压嫁接等方法,也可利用其根蘖苗繁殖。
苹婆的栽培技术:在我国热带、南亚热带地区,干果生产种类相当贫乏。作为商业性生产的仅有澳洲坚果、腰果、开心果等屈指可数的几种干果,而且均为引种的外来树种,其生态适应性较差。且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很多,如腰果要求气温高、澳州坚果畏惧台风等。
而苹婆是原产我国的乡土树种,在种植发展上具有生态适应性强、抗病虫害、繁殖和遗传改良材料丰富等多方面的优势,是生态、经济效益兼备的经济林木,同时还是南方特有的母本粮食,是极具开发潜力的干果树种。
而其所具有的 喜光,喜温暖湿润气候,在肥沃排水良好的酸性、中性或钙质土壤均可生长,较耐瘠薄,根系发达,速生等这些特性,也为其广泛开发提供了便利条件。
苹婆的繁殖方式:苹婆苗的繁殖可用播种、扦插、高压嫁接等方法,也可利用其根蘖苗繁殖。苹婆繁殖容易,可插干成苗,也可利用其根荚功繁殖,种子育苗发芽率很高,只要气候适合,生长发育迅速。
也不需特别的管理,定植3年后即可开花结果,10—15年进入盛果期,有每年株产125kg的最高纪录。鲜种晒干即为商品,不需特殊加工。频婆在云南除被产区群众当作野果少量采食外,其经济价值尚鲜为人知,至使这一名贵干果在云南一直未能得到开发利用。
树干通直,高达20m,树皮褐色。单叶互生,倒卵状椭圆形;腋生圆锥花序、下垂,花杂性,无花瓣,花萼微带红晕,花期4-5月,8-9月可二次开花。蓇葖果卵形,9-10月成熟时红色。 适应地区:产中国贵州、云南、海南、广东、福建、台湾等地。
苹婆的作用用途:在中国广东以南常植栽为庭院树,木材轻韧,可制器具。种子可供食用,种子煨熟的味道如栗子。
广东习俗中苹婆果实是七姐诞的祭品,若没有便会用假苹婆果实代替。由于苹婆年产量少,加上祭祀习俗熄微,故很少大量种植的果园,只有零星种植。
频婆木材可做家具、箱盒及一般建筑材料。树皮含纤维36%,可代麻制绳索或织麻袋,亦为造纸原料。苍荚果壳入药下蜜枣、陈皮共煎可治血疾。种子入药,有温胃、杀虫、明目及壮阳等功效。叶大、两面光洁,广东喜用其叶裹粽子、包糍粑。
频婆树形优美,树冠圆球形,披叶浓密而四季常青,是优良的遮阴树和行道树木,每年可开花结实2次,花虽小而花序大,粉红色;荚果放射状排列,成熟时呈鲜红色,具有很好的观赏性。
目前频婆产品供不应求,价格较高。农业部发展南亚热带作物办公室主编的《中国热带亚热带果树》(1998年)一书中将频婆推荐为“有发展前途的果树”。
在我国热带、南亚热带地区,干果生产种类相当贫乏。作为商业性生产的仅有澳洲坚果、腰果、开心果等屈指可数的几种干果,而且均为引种的外来树种,其生态适应性较差。而苹婆是原产我国的乡土树种。
在种植发展上具有生态适应性强、抗病虫害、繁殖和遗传改良材料丰富等多方面的优势,是生态、经济效益兼备的经济林木,同时还是南方特有的母本粮食,是极具开发潜力的干果树种。
景观价值:树冠宽阔浓密。蓇葖果鲜红,果实可食用。宜作庭院风景树和行道树。广州极常栽植为庭院观赏树,扦插成活率高,虽大枝亦易成活。叶可裹粽。种子可食,风味仿如树菠萝子、板栗,珠三角来炆肉作菜,味极美。荚和蜜枣,陈皮煎服可治血痢。树冠浓密,叶常绿,树形美观,不易落叶,也是 一种很好的行道树。
食用价值:因其种子的果实风味与板栗相似,所以在烹饪上也有使用到。每年7—8月是苹婆的收获期,鲜种经采摘脱壳后晒干即为商品,不需特殊加工。苹婆食用部分是其种仁,食用方法多种多样,可蒸、可煮,宜烤、糖蜜及红烧等。
用水煮熟后的苹婆种仁,剥去黑色外种皮,再剥去淡褐色半透明中种皮,吃食淡或乳白色种仁。去皮后的种仁质软而色白,犹如1枚小乌蛋,精致而美观,风味与板栗相似,其味微甜而香、肉爽多汁的口感比板栗更胜一筹。
在广东常用于名莱佳肴的烹饪,如凤眼果焖鸡、凤眼果烧肉等,被列入“岭南名莱”。苹婆的种子可食,煮熟后味如栗子,惜结实率不高;如能注意选育种,提高结实率,是一种值得提倡的木本粮食植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