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炬树,为漆树科盐肤木属落叶小乔木。奇数羽状复叶互生,长圆形至披针形。直立圆锥花序顶生,果穗鲜红色。果扁球形,有红色刺毛, 紧密聚生成火炬状。果实9月成熟后经久不落,而且秋后树叶会变红,十分壮观。原产欧美,常在开阔的沙土或砾质土上生长。

中国1959年由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引种, 1974年以来向全国各省区推广。以黄河流域以北各省 (区 ) 栽培较多,主要用于荒山绿化兼作盐碱荒地风景林树种。火炬树繁殖速度之快, 直到2012年许多绿化树种都无法相比的,正因为如此,它具有独特的优良特性和严重的潜在危害。

形态特征:火炬树为漆树科,盐肤木属,落叶小乔木。高达12m。柄下芽。小枝密生灰色茸毛。奇数羽状复叶,小叶19~23(11~31),长椭圆状至披针形,长5~13cm,缘有锯齿,先端长渐尖,基部圆形或宽楔形。

上面深绿色,下面苍白色,两面有茸毛,老时脱落,叶轴无翅。圆锥花序顶生、密生茸毛,花淡绿色,雌花花柱有红色刺毛。核果深红色,密生绒毛,花柱宿存、密集成火炬形。花期6~7月,果期8~9月。

火炬树属落叶灌木或小乔木,高可达10m。分枝少,小枝粗壮并密褐色茸毛,叶互生,奇数羽状复叶。小叶9-27片,长圆形至披针形,长5-15cm;先端长,渐尖,基部圆形或广楔形,缘有整齐锯齿;叶表面绿色,背面粉白,均被密柔毛。雌雄异株,顶生直立圆锥花序,雌花序及果穗鲜红色,形同火炬。

生长习性:火炬树喜光、耐寒,对土壤适应性强,耐干旱瘠薄,耐水湿,耐盐碱。根系发达,萌蘖性强,四年内可萌发30~50萌蘖株。浅根性,生长快,寿命短。火炬树成熟期早,一般4年生即可开花结实。

可持续30年左右,阳性树种,适应性极度强。火炬树喜生于河谷滩、堤岩及沼泽地边缘,也能耐干旱贫脊,可在石砾山坡荒地上生长。火炬树喜温耐寒,耐酸碱。其生长速度极快,可一年成林。

火炬树的繁殖方式

种子:火炬树播种火炬树种子较小,种皮坚硬,其外部被红色针刺毛。播前用碱水揉搓,去其种皮外红色绒毛和种皮上的蜡质。然后用85℃热水浸烫5分钟,捞出后混湿沙埋藏,置于20℃室内催芽,视水分蒸发状况适量洒水。

20天露芽时即可播种。每亩播种量7至10斤,行距35厘米。将种子撒入沟深2厘米的沟内,再覆细土,做成小埂,以利保墒。要适当喷水,保持土壤湿润。20天后基本出齐。当年苗高80厘米,地径1至1.5厘米。

根插:火炬树侧根多,且水平延伸。每年苗木出圃时,选择粗度在1厘米以上的侧根,剪成20厘米长的根段,按根的极性,顶部向上,茎部向下,40×30厘米的株距,直插在整好的圃地上。插后根段顶部覆2至4厘米薄土,经常喷水保持湿润。一般是先发不定芽,破土长出新枝,然后生根成活。当年苗高1米以上。

根叶繁植:二年生以上的火炬树周围,常萌发许多根蘖苗,可按行距选留,注意修除根蘖及过多的侧枝,培育成树形良好的壮苗。当年苗高可达1.5至2米。繁殖后第二年3月中旬即可移栽。

定植株行距50×40厘米,做好浇水、松土、除草工作,5至6月间各追肥一次,7月底前停止水肥。火炬树一般不发生病害。播种苗及根插苗3年、根蘖苗2年胸径可达3至5厘米,可供造林。

火炬树的作用用途

生态保护:火炬树不仅不会引“火”烧身,还可做防火树种。火炬树枝叶含水率分别为30%、62%,其含水量与木荷相差无几,火炬树经长期驯化对土壤适应强,是良好的护坡、固堤、固沙的水土保持和薪炭林树种。火炬树树叶繁茂,表面有绒毛,能大量吸附大气中的浮尘及有害物质,牛羊不食其叶片,不受病虫危害。

火炬树能够适应严酷的立地条件。既能在肥沃的土壤中生长,也能在黄粘土加鹅卵石的土壤中生存,既能在瘠薄的土壤中生长,也能在建筑垃圾以及干旱缺水的煤渣垃圾上生长,耐旱性极强,抗寒性也极强,当气温达-36~-38℃,与火炬树仍安然无恙。

并且至今在火炬树上尚未发现有大面积的病害现象。火炬树根部萌芽能力强,自然繁殖能力快,造林成活率高,在人为破坏及森林火灾后仍能以顽强的生命力而重获新生。同时具有超强的耐寒、耐旱和耐盐碱能力,对周围环境具有极强的适应性。

是一种良好的护坡、防火、固堤及封滩、固沙保土的先锋造林树种。由于火炬树用途多,适应性广,并具有很好的观赏价值,早为各国引种栽培,广泛应用于人工林营建、退化土地恢复和景观建设。

观赏价值:由于火炬树外形美观,其果穗类似火炬,因而得名。尤其是在深秋季节,其叶色金红,远望景色十分壮观,无叶无花也动人,因而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火炬树可作为城市公路两侧、工厂、居民区、学校、水库、旅游地等绿化的风景树种,是美化环境、绿化荒山的优良树种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