纹瓣兰为附生植物,假鳞茎卵球形,通常包藏于叶基之内,叶4-5枚,厚革质,花葶从假鳞茎基部穿鞘而出,下垂,长20-60厘米,萼片与花瓣淡黄色至奶油黄色,萼片狭长圆形至狭椭圆形,花瓣略短于萼片,狭椭圆形,花期4-5月,偶见10月。

纹瓣兰生疏林中或灌木丛中树上或溪谷旁岩壁上,海拔100-1100米。中国广东、广西、贵州和云南东南部至南部等地区均有栽培,从斯里兰卡北至尼泊尔,东至印度尼西亚爪哇,均有分布。纹瓣兰生长强健,抗病力强,具有较高观赏价值,该植物可全草入药,具有治疗肺热咳嗽、肺结核、咽喉炎、腮腺炎等功效。

形态特征:纹瓣兰的花葶从假鳞茎基部穿鞘而出,下垂,长20-60厘米;总状花序具(15-)20-35朵花;花苞片长2-5毫米;花梗和子房长1.2-2厘米;花略小,稍有香气;

萼片与花瓣淡黄色至奶油黄色,中央有1条栗褐色宽带和若干条纹,唇瓣白色或奶油黄色而密生栗褐色纵纹;萼片狭长圆形至狭椭圆形,长1.5-2厘米,宽4-6毫米;

纹瓣兰的花瓣略短于萼片,狭椭圆形;唇瓣近卵形,长1.3-2厘米,3裂,基部多少囊状,上面有小乳突或微柔毛;侧裂片超出蕊柱与药帽之上,中裂片外弯;唇盘上有2条纵褶片,略弯曲,中部变窄或有时断开,末端和基部膨大;蕊柱长1-1.2厘米,略向前弧曲;花粉团2个。

生长习性:兰花一般生长在深山幽谷的山腰谷壁,透水和保水性良好的倾斜山坡或石隙,稀疏的山草旁,次生杂木林阴下。或有遮阴,日照时间短或只有星散漏光的地方。空气湿度大且空气能流通的地方,有时也生于山溪边峭壁之上。

兰花宜种植于空气流通的环境。性喜阴,忌阳光直射,喜湿润,忌干燥,15℃至30℃最宜生长。35℃以上生长不良。5℃以下的严寒会影响其生长力,这时,兰花常处于休眠状态。如气温太高加上阳光曝晒则一两天内即出现叶子灼伤或枯焦。

如气温太低又没及时转移进屋里,则会出现冻伤的现象。兰花是肉质根,适合采用富含腐殖质的砂质壤土,排水性能必须良好,应选用腐叶土或含腐殖质较多的山土。微酸性的松土或含铁质的土壤,pH值以5.5-6.5为宜。

纹瓣兰的作用用途:纹瓣兰生长强健,抗病力强,具有较高观赏价值,该植物可全草入药,具有治疗肺热咳嗽、肺结核、咽喉炎、腮腺炎等功效。

纹瓣兰的繁殖方式

分株繁殖:在春秋两季均可进行,一般每隔三年分株一次。凡植株生长健壮,假球茎密集的都可分株,分株后每丛至少要保存5个连结在一起的假球茎。分株前要减少灌水,使盆土较于。分株后上盆时,先以碎瓦片覆在盆底孔上,再铺上粗石子。

占盆深度1/5至1/4,再放粗粒土及少量细土,然后用富含腐殖质的沙质壤土栽植。栽植深度以将假球茎刚刚埋入土中力度,盆边缘留2厘米沿口,上铺翠云草或细石子,最后浇透水,置阴处10-15天,保持土壤潮湿,逐渐减少浇水,进行正常养护。

播种繁殖:兰花种子极细,种子内仅有一个发育不完全的胚,发芽力很低,加之种皮不易吸收水分,用常规方法播种不能萌发,故需要用兰菌或人工培养基来供给养分,才能萌发。

播种最好选用尚未开裂的果实,表面用75%的酒精灭菌后,取出种子,用10%次氯酸钠浸泡5-10分钟,取出再用无菌水冲洗3次即可播于盛有培养基的培养瓶内。

然后置暗培养室中,温度保持25℃左右,萌动后再移至光下即能形成原球茎。从播种到移植,需时半年到一年。组织培养已获成功,有条件的地方可用此法繁殖。

纹瓣兰的病害防治

白绢病:多发生于霉雨季节。初发病时、叶基布满白色茵丝.导致根茎腐烂。防治方法:去掉带菌盆土,撒上五氯硝基苯粉剂或石灰。根治方法:注意通风透光,盆土排水良好。严重的病株要烧毁。

炭疽病:终年都有,高温多雨季节更为猖撅,而以建兰感染尤多。病斑先从叶尖向根茎处延伸,初为褐色,然后逐渐扩大增多,出现许多干黑点,严重时导致整株死亡。

防治方法:除积极改菩环境条件外,在发病期内,可先用5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800-1500倍液喷治,每7-10天一次;然后再辅以1%等量式波尔多液,每半月一次,连续喷3-5次。

介壳虫:俗称“兰虱”。在高温多湿、空气流动不畅的情况下,繁殖最快。可于孵化期内用1%氧化乐果或1500倍50%马拉硫磺喷治。如盆数不多,亦可人工刷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