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寿菊,又名:臭芙蓉,菊科、万寿菊属,一年生草本,茎直立,粗壮,具纵细条棱,分枝向上平展。叶羽状分裂,基部收缩成长爪,顶端微弯缺;管状花花冠黄色,原产墨西哥。
我国各地均有栽培。在广东和云南南部、东南部已归化。可生长在海拔1,150米至1,480米的地区,多生在路边草甸。万寿菊常于春天播种,因其花大、花期长,故常用于花坛布景。
形态特征:万寿菊的叶羽状分裂,长5-10厘米,宽4-8厘米,裂片长椭圆形或披针形,边缘具锐锯齿,上部叶裂片的齿端有长细芒;沿叶缘有少数腺体。万寿菊的瘦果线形,基部缩小,黑色或褐色,长8-11毫米,被短微毛;冠毛有1-2个长芒和2-3个短而钝的鳞片。
万寿菊为头状花序单生,径5-8厘米,花序梗顶端棍棒状膨大;总苞长1.8-2厘米,宽1-1.5厘米,杯状,顶端具齿尖;舌状花黄色或暗橙色;长2.9厘米,舌片倒卵形,长1.4厘米,宽1.2厘米,基部收缩成长爪,顶端微弯缺;管状花花冠黄色,长约9毫米,顶端具5齿裂。万寿菊的花期为7-9月。
生长习性:万寿菊原产墨西哥。喜温暖、湿润和阳光充足环境。万寿菊生长适温15~20℃,冬季温度不低于5℃。夏季高温30℃以上,植株徒长,茎叶松散,开花少。
10℃以下,能生长但速度减慢,生长周期拉长。万寿菊喜湿又耐干旱,特别夏季水分过多,茎叶生长旺盛,影响株形和开花。高温期栽培万寿菊要严格控制水分,以稍干燥为好。
万寿菊为喜光性植物,充足阳光对万寿菊生长十分有利,植株矮壮,花色艳丽。阳光不足,茎叶柔软细长,开花少而小。万寿菊对日照长短反应较敏感,可以通过短日照处理(9小时)提早开花。万寿菊对土壤要求不严,以肥沃、排水良好的砂质壤土为好。
万寿菊的花语是:健康,万寿菊是一种生命力很强的植物,可以适应任何一种土壤。即使是剪下来的带茎鲜花,也依然丽如昔。因此它的花语就是健康。
万寿菊的采摘保鲜:万寿菊应在温度低、湿度大时采切。万寿菊采切过早、往往采切后花朵不易正常开放。一般是在开花前1天~2天采切。采切的时间与品种有关,通常有4片~6片花瓣已松开花蕾时,即可采切。
有时发现,采切后的万寿菊切花,花蕾还没绽开,就过早地垂头了,这种情况主要是蕾期采切过早,花萼还紧包着花蕾。最好在萼片同花瓣成90°时切取。剪切时枝条要有5个节间踞或更长一些的长度,但在枝条上至少要有两个芽。
切下1小时后,插入水中吸水,然后按长度分级,10枝一束捆好,用玻璃纸包装。万寿菊切花保鲜期短,不耐长途运输。采切后的万寿菊如果不上市出售,应立即入低温库贮藏,贮藏的温度为1℃~2℃,最好是插入水中进行湿贮。
湿贮的水质很重要,pH值低,对万寿菊切花有利。注意不要把叶子也插入水中。盛花容器中的促鲜剂是由硫代硫酸银和硫酸铝组成的混合液。通常万寿菊所有的瓶插保鲜液称为康乃尔配方液。若要克服万寿菊弯颈现象,可在保鲜剂中加入质量分数为360×10E-6的醋酸钴。加外乙氨-甲酰磷铵可阻止红万寿菊切花烂变及早萎。
万寿菊的文化背景:万寿菊在非洲名为Khakibush(卡基布许),常见它垂吊于土著的茅屋下,以驱赶成群的苍蝇。它也被种在蕃茄、马铃薯和玫瑰之间,以防长成的花果成了小线虫的大餐,这一切显示,万寿菊应是种有效的杀虫剂。它也被制成油膏,用来杀死伤口中具破坏力的蛆。
它的根和种子都有催泻的作用,可能是藉此来帮助身体排毒。本世纪初,波尔战争结束以后,澳洲军队把这种植物带回原产地北非,结果,万寿菊也立刻在那里恣意生长,繁茂无比。万寿菊则被广泛用于法国香水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