荠菜为十字花科荠属一年生或二年生草本植物,高可达50厘米,茎直立,基生叶丛生呈莲座状,叶柄长5-40毫米,茎生叶窄披针形或披针形,总状花序顶生及腋生,萼片长圆形,花瓣白色,花果期4-6月。
荠菜生长在山坡、田边及路旁,野生,偶有栽培。中国各省区均有分布,全世界温带地区广泛分布。荠菜可全草入药,茎叶作蔬菜食用,种子含油,供制油漆及肥皂用。
形态特征:荠菜的基生叶丛生呈莲座状,大头羽状分裂,长可达12厘米,宽可达2.5厘米,顶裂片卵形至长圆形,长5-30毫米,宽2-20毫米,侧裂片3-8对,长圆形至卵形,长5-15毫米,顶端渐尖,浅裂、或有不规则粗锯齿或近全缘,叶柄长5-40毫米;茎生叶窄披针形或披针形,长5-6.5毫米,宽2-15毫米,基部箭形,抱茎,边缘有缺刻或锯齿。
荠菜的果倒三角形或倒心状三角形,长5-8毫米,宽4-7毫米,扁平,无毛,顶端微凹,裂瓣具网脉;花柱长约0.5毫米;果梗长5-15毫米。种子2行,长椭圆形,长约1毫米,浅褐色。荠菜的花果期4-6月。
生长习性:荠菜属耐寒蔬菜,喜冷凉湿润的气候,种子发芽适温为20-25摄氏度,生长适温为12-20摄氏度。气温低于10摄氏度,高于22摄氏度时,生长缓慢,湿度高,品质差。荠菜对土壤要求不严,但是肥沃疏松的土壤能使其生长旺盛,叶片肥嫩,品质好。对土壤ph值要求为中性或微酸性。
荠菜的繁殖方式:荠菜多用干籽撒播法,在栽培畦内有较充足的底墒情况下撒种,如底墒不足,应播前浇透地块造墒,种子撒播力求均匀,撒后浅耙、镇压,使土壤与种子密接,以利种子吸水,保证出苗。
亦可先浇水,待水渗下后撒种,再覆细土1厘米,春播用种量11.25-15.00kg/hm2,荠菜种子有休眠期,当年的新种子不宜利用,因未脱离休眠期,播后不易出苗。
荠菜的病害防治
霜霉病:荠菜的主要病害,春播荠菜在6月因阴雨天较多,或在秋天连雨天气,病害易大面积发生,其叶片往往感染霜霉病,防治方法:一是清沟理墒,防止田间积水,及时拔除杂草,使植株通风透光,二是初见发病时,可用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喷雾防治。
蚜虫:由于蚜虫前期不易发现,当荠菜叶片发生皱缩时,蚜虫危害已相当严重,叶片很快就会呈现绿黑色,以致失去商品价值,要定期检查叶片背面,发现蚜虫达到防治指标后要及时用10%蚍虫啉800倍液,或80%敌敌畏乳油1000倍液喷洒防治,另外,清除田间杂草,进行合理轮作,也是防治蚜虫的有效措施之一。
储存方法:一般购1斤荠菜可吃2-3顿(隔日吃),所以将干净的荠菜放入冷藏室保鲜,随吃随拿。若要长期保存,荠菜挑捡洗好,入锅里开水焯下,捞出后立即放入冷清水中,将漂冷的荠菜用手稍微挤去水,再用塑料袋装好,放入冰箱冰冻层。
荠菜的文化背景
人文背景:荠菜美名远扬,得力于历代好美食的文人。魏晋南北朝时,便有若干《荠赋》问世。宋代的苏东坡和陆放翁,现代的周作人、汪曾祺,前后接力,众口一词为荠菜唱赞歌。陆游曾吟《食荠十韵》,
苏轼则有《与徐十二书》:“今日食荠极美……虽不甘于五味,而有味外之美,其法取荠一二升许,净择,入淘米三合,冷水三升,生姜不去皮,捶两指大同入釜中,浇生油一砚壳,当于羹面上…不得入盐醋。
君若知此味,则陆海八珍,皆可鄙厌也”。明人滑浩的《野菜谱》:“江荠青青江水绿,江边挑菜女儿哭,爷娘新死兄趁熟,止存我与妹看屋”,却多多记录了同为食荠的人间辛酸史。
民间风俗:农历三月初三,南京有“三月三,荠菜花煮鸡蛋”的习俗。据说三月三吃荠菜花煮鸡蛋的传统来源于2000多年前的古老节日-上巳节。古时这一天要举行重要仪式以消灾辟邪,祈求吉祥平安。
民间历来有荠菜崇拜,百姓认为春天食用荠菜,应时而食,可以驱邪明目,吉祥而健身。所以,江南甚至还有农历三月三为荠菜生日的说法。
荠菜的作用用途
营养价值:荠菜每百克含水分85.1克,蛋白质5.3克,脂肪0.4克,碳水化合物6克,钙420毫克,磷73毫克,铁6.3毫克,胡萝卜素3.2毫克,维生素B10.14毫克,维生素B20.19毫克,尼克酸0.7毫克,维生素C55毫克,还含有黄酮甙、胆碱、乙酰胆碱等。
据现代科学分析,荠菜不仅味美可口,而且营养丰富,含有蛋白质、脂肪、膳食纤维、碳水化合物、胡萝卜素、维生素B1、维生素B2、尼克酸、维生素E、维生素C、钙、磷、铁、钾、钠、镁、锰、锌、铜和硒等成分。荠菜所含的蛋白质、钙、维生素C尤多,钙含量超过豆腐,胡萝卜素含量与胡萝卜相仿。荠菜为野菜中味最鲜美者,是因为它富含氨基酸达11种之多。
经济价值:荠菜生长期短,可一次播种多次采收,周年供应,且因其为纯天然无公害野生保健食品,在人民日益重视营养与保健的今天,荠菜越来越受人们的青睐,是一种有发展前途的绿叶蔬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