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鹃梅植株高大,每年的春季开花,花朵颜色洁白似雪,远远望去就像春天里的一片雪海,因此很受大家的喜欢。除了观赏性高,白鹃梅还有极高的药用价值。

白鹃梅,亦称茧子花,金瓜果。是蔷薇科白鹃属落叶灌木。株高4-5米,枝条开展,小枝圆柱形。单叶互生,椭圆形至矩柱状侧卵形,全缘或中部以上有浅锯齿,叶长3-7厘米,叶柄短,叶背灰白色。

花期初夏,花色雪白,总状花序常6-10朵顶生于小枝上,香味较淡。果期8-9月,蒴果有五棱脊。白鹃梅原产我国,分布于江西、浙江、河南、江苏、湖北等省。鄂东北一带低山坡地沙砾灌木丛中有零星野生。

白鹃梅好栽易种,抗逆性强,既耐寒,又耐旱,亦耐贫瘠。在鄂东北能露地越冬。喜阳光亦能耐荫。中性土、酸性土都能生长,但在疏松肥沃而排水良好的土壤中生长更繁茂。花语代表忠贞、坚毅。

白鹃梅在园林中广泛应用于林缘、路边、草坪边以及山石间配植。无论庭院或建筑物旁散植或片栽也十分相宜,也可盆栽供观赏。近来,爱好者用老树古桩制作盆景更是别具一格。

白鹃梅果实有什么用?

白鹃梅果实的主要作用就是用来采集种子以进行白鹃梅的播种繁殖。每年的八九月份,白鹃梅的果实渐渐成熟,采摘下完全成熟的白鹃梅果实放到阳光下照晒,至果实外皮干透就可以搓掉外皮得到种子。挑选干净无杂质的白鹃梅种子密封保藏,待到来年春季即可进行播种繁殖。

作用用途

园林:白鹃梅树形高大优美,开花时花开如雪,满树繁花,观赏价值极高。并且白鹃梅对环境和土壤的要求不高,能抗干旱耐寒冷,对肥料的要求也不高。喜欢阳光照射,但在阴凉的地方也能存活。

因此在城镇街道、社区草坪以及湖畔山间经常能见到白鹃梅的身影。近几年来,盆栽爱好者用白鹃梅的老树古桩制作盆景,更是别具一格,极具东方韵味。

食用:白鹃梅树的花和嫩叶还是极其丰富的优质食物原料。其所含多种维生素和钙、铁、锌等营养成分之高,是许多常见蔬菜所不及的。同许多可食木本植物一样,白鹃梅的食法也很多。民间一般于4-5月间采摘其嫩叶和花蕾,既可鲜食,也可水焯后晒干,供不时之需。

其嫩叶和花蕾可炒食,可做汤,亦可调味凉拌;作配料则烹制多种荤素菜肴,皆清香味美,别有风味。花蕾用来蒸花糕,做点心尤为受人欢迎。其干品则可经水发后,用来炖肉,蒸鱼,煮汤,做馅等,同样味美宜人。

营养:每百克白鹃梅嫩叶鲜品含胡萝卜素6.9毫克、维生素。B2为0.35毫克、维生素C271毫克及其它营养成分。每克干品含钾9.8毫克、钙10.3毫克、镁3.14毫克、磷1.5毫克、钠0.48毫克、铁154微克、锰127微克、锌22微克、铜10微克及其它营养成分。每百克鲜花含胡萝卜素2.1毫克、维生素B2为0.35毫克、维生素C92毫克及其它营养成分。

药用:白鹃梅的花和嫩叶含有丰富的胡萝卜素和维生素,而干白鹃梅叶子中钾、钙、镁、磷、钠、锌等多种微量元素,这些元素对于护肝养目、提高人体免疫力、抗氧化都有很好的保健作用。而对于一些患有腰部酸肿疼痛的人来说,由白鹃梅的树皮和根部的外皮入药作成的药物,缓解腰痛能起到很好的缓解作用。

白鹃梅历史传说:白鹃梅在我国主要有三种,在长江流域分布较多的是白鹃梅,尤其是大别山山区常见种植;在黄河流域分布较多的是红柄白鹃梅,多大秦岭地带野生长成;而在东北和华北地区,分布较多的是齿叶白鹃梅。

白鹃梅因为分布地区不同,被赋予的名称多种多样,塞上和中南地区根据白鹃梅花苞的特点,叫它珍珠花;宋代时期的江浙地区,白鹃梅被叫做茧子花或茧漆花,而在北宋时期的中原和秦岭地区,白鹃梅则曾被叫做龙柏。

北宋时期,宋朝皇宫后苑曾种植了不少龙柏树。当时曾有一句诗云:“花非龙香叶非柏”,说的就是龙柏,也就是后来的白鹃梅。龙柏这个名字主要就是根据白鹃梅的果实形状来的。

白鹃梅的果实为蒴果,倒圆锥形,有五条隆起的脊,看上去像一节骨椎。如果采上十几个排成一条,就是一根龙骨,因此取名龙柏,开的花叫龙柏花。后来随着金人南犯宋庭,一把火烧了北宋皇宫,皇宫里的龙柏树也随之被火烧殆尽了。自此,只见白鹃梅,不闻龙柏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