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字(学名:Cymbidium goeringii 'Wang word'):春兰品种之一,水仙瓣,传统名品。清代康熙年间(1662-1722年),由浙江奉化汪克明选出,便以自己的姓氏命名为“汪字”。为“春兰老八种”中历史最悠久者。

叶姿直立性强,叶质厚硬,叶质细狭,叶端锐尖。叶色深绿,无光泽。新芽紫绿色。芭壳绿色带紫麻筋。花葶细长,高约25厘米。花为为水仙瓣型,外三瓣表脚圆头,收根、紧边、质糯,二副瓣呈拱抱状。一字肩。兜状棒心,圆舌,红点淡,有时开白舌。花色淡黄绿。花久开而形不变。

汪字长势旺盛,容易起花,经300余年的繁衍生息,成为中国统传最为广泛的名种。汪字被称为春兰中四大名花之一(宋梅、集圆、龙字、汪字)。日本则以宋梅、集圆、龙字、万字称“四大天王”,可见大家对汪字的称誉。

形态特征:“汪字”是地生植物;假鳞茎较小,卵球形,长1-2.5厘米,宽1-1.5厘米,包藏于叶基之内。叶4-7枚,带形。叶较细,较龙字稍长,叶片厚实,叶形的最大特征是直立性强,具有刚健的筋骨。

叶长25-35厘米,宽0.9厘米,边叶斜垂,叶脉浅,中叶与新苗的直立性较强,叶沟和叶脚部分较深,呈“V”字形,叶梢较平,叶尖顺收尖尖锐,叶脚收根细,叶色深绿,缺乏光泽。新芽为紫绿色。蒴果狭椭圆形,长6-8厘米,宽2-3厘米。花期1-3月。

生长习性:汪字生长势强健,喜通风良好的环境,容易开花。抗逆性极强、易培植、易发芽、易开花、一般四苗以上联体苗都能开花的自身特性决定了这个品种流传广泛。

兰花宜种植于空气流通的环境。性喜阴,忌阳光直射,喜湿润,忌干燥,15℃至30℃最宜生长。35℃以上生长不良。5℃以下的严寒会影响其生长力,这时,兰花常处于休眠状态。如气温太高加上阳光曝晒则一两天内即出现叶子灼伤或枯焦。

如气温太低又没及时转移进屋里,则会出现冻伤的现象。 兰花是肉质根,适合采用富含腐殖质的砂质壤土,排水性能必须良好,应选用腐叶土或含腐殖质较多的山土。微酸性的松土或含铁质的土壤,pH值以5.5-6.5为宜。

汪字的繁殖方式:在春秋两季均可进行,一般每隔三年分株一次。凡植株生长健壮,假球茎密集的都可分株,分株后每丛至少要保存5个连结在一起的假球茎。分株前要减少灌水,使盆土较于。分株后上盆时,先以碎瓦片覆在盆底孔上,再铺上粗石子,占盆深度1/5至1/4,再放粗粒土及少量细土。

然后用富含腐殖质的沙质壤土栽植,栽植深度以将假球茎刚刚埋入土中力度,盆边缘留2厘米沿口,上铺翠云草或细石子,最后浇透水,置阴处10-15天,保持土壤潮湿,逐渐减少浇水,进行正常养护。

汪字的病虫害防治

鞘锈菌:通常在叶的上下表面,较少在茎上出现凸起的小疱,内含黄色、橙色、锈色或甚至紫黑色的粉状孢子。锈病并不致命,叶亦不至死亡,但使植株生长衰弱。防治方法除剪去病叶外,可用65%代森锌粉剂500-600倍液或含铜杀菌剂喷洒。

白绢病:多发生于霉雨季节。初发病时、叶基布满白色茵丝.导致根茎腐烂。防治方法:去掉带菌盆土,撒上五氯硝基苯粉剂或石灰。根治方法:注意通风透光,盆土排水良好。严重的病株要烧毁。

炭疽病:终年都有,高温多雨季节更为猖撅,而以建兰感染尤多。病斑先从叶尖向根茎处延伸,初为褐色,然后逐渐扩大增多,出现许多干黑点,严重时导致整株死亡。

防治方法:除积极改菩环境条件外,在发病期内,可先用5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800-1500倍液喷治,每7-10天一次;然后再辅以1%等量式波尔多液,每半月一次,连续喷3-5次。

介壳虫:俗称“兰虱”。在高温多湿、空气流动不畅的情况下,繁殖最快。可于孵化期内用1%氧化乐果或1500倍50%马拉硫磺喷治。如盆数不多,亦可人工刷除。

汪字的文化背景:汪字一字平肩,侧萼拱抱,花色鹅黄如嫩柳色,捧瓣白头重,圆整软润光洁,小圆舌舒而不卷,有红点,也能开出白舌来,但非素心,红点退进舌后,从舌背看得极其清楚。“汪字”的花形、花姿、花色、花品、花守极佳,历月而不变。是水仙瓣的代表,是瓣型花中骨力非常好的品种。

关于汪字的唇瓣,《兰蕙小史》等兰书大都认为“大圆舌”。所谓大圆舌,沈渊如解释道:“舌大且圆,微微下倾。”。吴开元还认为:大圆舌“比刘海舌稍大些,有大小之分,大者为大圆舌,小者为小圆舌。”。

综观汪字,花色嫩绿,高贵优雅;花容端庄,富有筋骨。花期长而耐久,直至凋谢仍保持初花神采。用“性格刚强”比拟之,或许能刻画出汪字的风骨。难怪《绍兴兰文化》“李代桃僵”——以汪字顶替万字,与宋梅、龙字、集圆并称为春兰“四大天王”了。

诗一:芳种流传二百年,依然名列玉梅先。饶他新样花林立,终逊翩翩气欲仙。(摘自《兰蕙同心录》)诗二:仙姿绰约下云空,碧影流香翩若鸿。不象群芳争万紫,百年风雨自春风。(作者:吟绿轩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