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季兰植株雄健,根粗且长。适宜用五筒以上的兰盆栽植,每盆苗数稍多,置于林间、庭园或厅堂,花繁叶茂,气魄很大,也可用较大的高腰签筒盆栽植数苗,长时苍绿峭拔,很有神采。

花开盛夏,凉风吹送兰香,使人倍感清幽。建兰栽培历史悠久,品种繁多,在我国南方栽培十分普遍,是阳台、客厅、花架和小庭院台阶陈设佳品,显得清新高稚。

形态特征:四季兰的株形健壮,叶姿大多为直立性或斜立性,个别品种呈微垂半弓形。叶姿柔美,叶长20-65厘米,宽1-2.6厘米。叶色青绿或浓绿,富有光泽。叶基较窄,叶面呈鱼肚形。

叶端顺尖或钝尖,叶面有微薄的革质,叶面平展,中脉多向背面突出,逆光透视中脉呈透明光带,颜色黄亮,素心兰尤为明显。叶缘有细齿,彩心兰的叶缘齿较粗,素心兰叶的缘齿较细。 四季兰的花语:耿直、自律、福禄、富贵

四季兰的文化背景:四季兰,是指主花形在盛夏金秋的中国地生根兰花。植物学界以其主产地福建而为名。民间以其有些品种的盛花形在盛夏而称夏兰,也有因其莛多花而称其为夏蕙,也有以其 有些品种的主花形在金秋而称为秋兰或秋蕙。

还有以其有些品种,可以自晚春至早冬次第而花而称其为四季兰。它曾被秦始皇的特使徐福前往日本寻求长生不老药时,携带至日本的骏河。当地的后辈,不知其原产地,便称其为骏河兰。

四季兰的栽培历史最悠久,久盛不衰。元帅曾赞曰:“建兰株丛蓬勃,刚劲有力,轩昂挺秀,一派英姿。”号召大家应很好地繁殖和推广。

一、历史悠久,家族庞大:据日本的田边贺堂史生著的《兰花栽培四枝节》载:“建兰由中国秦始皇特使徐福携来。”它间接地证明了,建兰的栽培史,应始于秦始皇统治(公元前221年)前,迄今已有2200余年了。

建兰家族庞大,它的原变种彩心建兰,其变种为素心建兰和焦叶兰。不论是原变种,还是变种,都有细叶种、阔叶种、长叶种、短叶种、立叶种、软垂叶种、褶皱叶种。

也自然有矮奇种、线兰种、水晶艺种、图画斑艺种,也都有素心花和彩心花。其中不乏有正格瓣型花、奇蝶花、拟态花和秀丽花。就素心花,也不仅仅是一种颜色,而是红、黄、白、绿、紫、黑均而有之。

二、轩昂挺秀、一派英姿:建兰之叶呈带形,叶幅1.2-2.5厘米,居地生根兰花叶幅之第2位,为中阔叶幅;叶长25 -50厘米,亦为中高叶。可以说建兰之叶,宽窄、高矮适中而得体。建兰立叶,基细、中宽、端钝。

常有西侧不等大之阴阳叶、直立为剑的立叶,弧垂略担之凤尾叶、多段翻粗之浪状叶、端上翘之汤匙叶、端弧垂尔后再上尧之弧翘叶、弧垂为环的环垂叶、纵横褶皱的行龙叶、间有细为丝,宽为马耳态的龙须与耳叶。真是千姿百态,轩昂挺秀,一派英姿!

三、花多色雅,清香萦绕:建兰擅于开花。通常有2-3株连体种植的,只要你不用激素催芽,多会正常开花;出架花、莛着5-11朵。象立叶四季兰有自晚春至早冬次第现花,不少品种之壮苗在气温较高的地区栽培,可年二三度开花。

“秋兰荫玉池,池水清且芬。”这是晋代诗人傅云先生赞美建兰花香的诗句,说明建兰花香的魅力非凡。盛夏金秋,赤日炎炎似火烧,热气腾腾苦难熬,本有香兰缓烦闷,醒神爽气逞英豪。

四、线艺之祖,续变力强:据誉满海内外的中国兰花学者和活动家何清正先生的考证,建兰为线艺之鼻祖。各色线艺、水晶艺、图画斑艺均十分丰富,花艺的续变力也十分强盛。如上世纪末发现的朵开三重花,每重有3-4朵奇彩蝶的“三重彩蝶”,便是典型的代表。

五、适应性强,易栽易养:建兰植株中矮,根粗且长,假鳞茎较大叶片宿角质层,叶面叶背均较光滑,因而有较强的抗逆性和适应性。不论被那个国家和地区引种,都能茁壮成长,应期献艳送芳。确实是初涉兰门者,首选的一类兰花。

相关故事:大宋提刑官宋慈曾在福建汀州任知县3年,县衙所在地为福建省长汀县,当时的闽西首府,范围为福建省龙岩市管辖区和三明市的部分地方。汀州盛产兰花,百姓爱种兰花,素有用兰花为孕妇催生助产、搬迁新居馈赠兰花、婚嫁以兰陪嫁、种兰避邪以求子孙满堂等民情风俗。

宋慈在任知县时是不是与众文人一样爱兰,对兰花的赏爱是否入乡随俗尚无文字记载,但史记他 是首开汀江水路运输的知县。汀江水路的开辟为建兰主产区打开了一条通向海内外的通道。因此,宋慈对建兰的外传做出了不可磨灭的历史贡献。

随着汀江水上运输业的兴盛,兰花高雅之物从汀州人文古城,逐渐通过文人儒商传到海内外。1995年,笔者从汀江的源头龙门出发,沿古水路到福建的上杭、永定,再到广东大埔、潮州、汕头考察建兰的流播路径,发现沿线深宅大院养的建兰都是从闽西境内传种的。

一些载入世界各地众多兰花专著名品谱中品种,由于当时人们对植物分类不太了解,而被习惯以原产地称呼,比如‘龙岩素’、‘长汀素’、 ‘上杭素’、‘永福素’,而且是说得更准确的原产地。

而对于福建境外的人称福建外传的兰花,笼统地就叫“建兰”。由此可见,建兰及建兰中的传统名品‘龙岩素’、‘长汀素’、‘上杭素’、‘永福素’都是外来名,因为外传而得名的。所以,建兰的外传与汀江水上运输的兴起、发展、繁荣密不可分,与大宋提刑官开辟汀江水路运输息息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