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冠刺桐,因状似鸡冠,故名“鸡冠刺桐”。落叶灌木或小乔木。生长在我国的鸡冠刺桐,花期约4~7月,花开时红色,且花期长,故适于庭院观赏也用于道路中央绿化。它的树干粗细可达50厘米,树高约5-8米,甚至可以生长至10米左右。
形态特征:鸡冠刺桐为蝶形花冠,总状花序。但它不同于我国原产的刺桐,它不是径向对称层塔状开花的,而是左右对称,枝条状向上向前开花的。它的果实为荚果,长度只有数厘米长。荚果内一般有4-5颗种子,种子为栗棕色,圆豆状,稀疏的分布在果荚内。
花长得很复杂,花萼为暗红色,像一个圆圆的小帽子罩住红艳艳的五个花瓣。它们分别是一个大的冠状旗瓣、两片龙骨瓣和两片翼瓣。旗瓣和龙骨瓣在未绽开前长度相近;翼瓣藏在花萼里看不见,容易被忽略。
龙骨瓣二片,偶而会部分结合在一起,有保护繁殖器官的作用。花丝被龙骨瓣包裹着,只露出一小部分,其中雄性部分由十支雄蕊组成,远看就象长刺一样。当它含苞欲放的时候,花苞看起来就好似象牙一样弯弯的,所以有人也叫它“象牙红”,不过,它更象一个个的红辣椒,因此,也俗称“辣椒花”。
名称由来:鸡冠刺桐引起人们注意的当然是它那无以类比的硕大旗瓣,这片耀眼的红色鸡冠充满阳刚之气。它向人们自豪地炫耀着自己的雄性气息,它是那样的自信,锋芒毕露、毫不隐讳。
看到它,就能让人联想到晨曦中的雄鸡报晓,迎着朝阳引颈高歌的颤动着的鸡冠是多么激动人心。当它完全盛开的时候,旗瓣全部张开成为花冠最大的花瓣,旗瓣反卷起来型如鸡冠,所以芳名中有了“鸡冠”二字。
生长习性:鸡冠刺桐喜光,也耐轻度荫蔽,喜高温,但具有较强的耐寒能力。适应性强,生性强健,耐旱且耐贫瘠,还能抗盐碱,但不耐水浸。对土壤要求不严,但排水良好的肥沃壤土或砂质壤土生长最佳。北方盆栽时,冬季适温应保持4℃以上。栽培不择土壤,植于全日照或半日照之地均能生长迅速,树形较小,适作行道树、远景树。
鸡冠刺桐的栽培技术
水肥管理:在春季定植,定植前应先下足基肥,以有机肥为主。定植后及时补充水分。定植成活后,每季施一次有机肥料,并每个月浇一次500倍液的尿素水肥,以促进枝叶生长。成株后每年施一次有机肥或复合肥,可保证其正常生长。树干自然分枝低,在园林中可通过定杆抹芽,培植主干作小乔木。
播种繁殖:种子随采随播最好。于夏初进行,播前适当浸种,直接播于苗床,苗床土以疏松的沙壤土为宜,播后覆土以盖过种子的两倍高度为宜,注意喷水保湿。10天左右就可出苗,1个月后待幼苗长至20厘米时进行移栽。
扦插繁殖:剪去半木质化枝条,长约20-40厘米,插于沙床或疏松苗床中,保持湿润,约15天即可生根发芽,1-2个月即可成苗。华南沿海地区常用长枝扦插,1-2个月后即可生根。
鸡冠刺桐的病害防治
烂皮病:烂皮病是一种致死性的病害,常与小蠹混合危害刺桐树的主干、大枝、根颈等部位的树皮。初显症状时,树皮湿性腐烂,外部呈现潮湿状,并向周边健康组织迅速扩展;发病后期,受害部树皮干枯,枯死树皮韧皮处与木质部分离,树皮极易剥开,当病部包围树干或枝条一周时,其上部整株枯死。
叶斑病:主要是危害树叶。植株患病后,叶尖、叶缘开始发病,病斑呈灰褐色,上有灰黑色小点,后期病斑扩大,造成叶片透明如纸、易破碎,严重影响刺桐树的正常生长和观赏效果。
刺桐姬小蜂:严重为害刺桐属植物,造成叶片、嫩枝等处出现畸形、肿大、坏死、虫瘿,严重时引起植物大量落叶、植株死亡。防治方法:首先要去除腐烂树皮,对树冠及树干喷施药物,对树干采取喷涂农药并包裹。
其次对树干周边土壤喷灌药物,进行全面消毒处理。最后还组织人员对发生枝叶畸形、肿大的刺桐树树冠及嫩枝进行全面修剪,并对剪下的枝叶进行集中销毁。
园林用途:鸡冠刺桐适应性强,树态优美,树干苍劲古朴,花繁且艳丽,花形独特,花期长,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列植于草坪上,显得鲜艳夺目,树形较小,适作行道树、远景树。广场、庭园、校园、公园、游乐区、庙宇等,单植、列植、群植美化。开花能诱蝶、诱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