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花芙蓉葵又名草芙蓉、大花秋葵。由原产美国东部的芙蓉葵和同属种杂交改良而成。多年生草本。花径达20-30厘米,白、淡红、玫红至深红。花期夏、秋季。耐寒、耐热、喜湿,耐盐碱。北方冬季堆土越冬或掘取在温室越冬。华中地区以宿根越冬。繁殖可播种或分株。为极富欣赏效果的花境植物。
形态特征:大花秋葵为宿根草本,直系根发达,深达50—60厘米。移栽苗垂直根易受伤,水平根生长较旺,根长可达1米左右。须根及侧根较少,根为浅棕黄色,较脆易断。枝干为半木质化草本。
总状分枝,因不同品种株高为50—100厘米,枝条表皮光滑,深色花枝,枝条新梢部呈紫红色,浅色品种为绿色,略披白粉。分枝力较强,在通风透光条件较好时,几乎全部叶芽都能萌发成侧枝。
单叶互生,叶序2/9,叶片尖卵圆形,叶缘钝锯齿。叶柄较长,叶面光滑。新叶有光泽,老叶叶面较粗糙。叶背无茸毛,无光泽,叶脉粗而明显。叶面叶脉下陷,叶背叶脉突起,与嫩梢相同,深色花嫩叶叶脉部分紫红色,余为白色。
花极大,各品种的花冠直径在25—30厘米之间。至晚秋或开花太多植株生长势较弱时,花径也有为20厘米左右的。花色鲜艳,有深紫红、桃红、粉红、浅粉、白色等,花丝细长。
基部联合成雄蕊柱,并与花瓣基部合生。一年生苗,花期为8—10月,二年以上植株花期为7—10月。蒴果。每果种子40—60粒,种子圆形,棕褐色,种皮易涨裂,直径0.2厘米。
生长习性:大花秋葵适应性较强,耐寒,耐旱,在较湿润的条件下能良好过冬。北至营口、南至上海,生长均较好。极耐高温和曝晒,在北京地区36℃和烈日之下,开花旺盛,是北京旺夏的一种有希望的宿根花卉。
大花秋葵对土壤要求不严。但以较疏松的沙壤土较好。在碱性过强的土壤里,易患缺铁症。对土壤肥力水平要求不高,在新垫土地上连作三年不施放任何基肥、追肥的情况之下,仍能正常生长和开花。
大花芙蓉葵的栽培技术
耐寒、耐热、喜湿,耐盐碱。北方冬季堆土越冬或掘取在温室越冬。华中地区以宿根越冬。大花秋葵我所于4月上旬露地播种,在20—25℃条件下,播种后3—5天出芽,十天后移栽定植于平畦中,当年八月上中旬开花,花期直到十一月上旬植株地上部冻死为止,仍有余蕾。
大花秋葵一年生苗,在粗放管理的条件之下可以安全越冬,但第一年越冬苗侧根上受一定冻害,有零星受冻坏死的直径二至三毫米的黑斑,但未影响越冬和翌年的生长与开花。越冬的宿根在第二年4月上中旬在根茎处开始萌芽,并在4月下旬开始出土,4月底至5月初展叶,5月中下旬开始迅速生长,6月中旬现蕾,7月上旬开始开花。
二年生以上的植株,由7月上旬至10月中旬开花不断,但从花量上可出现三次开花高峰,第一次为7月初开始,可延续十五至二十日,以主茎花为主,以后花量适当减少。至8月中旬出现二次开花高峰。
二次高峰主要是一次副梢花,花质量与主梢花无明显区别,这次高峰可维持一至五天,以后在9月中旬出现第三次开花高峰,但花量较前二次为少,主要是二次副梢的花,以后至10月中下旬都不断开花,但形不成高峰了。
每次开花过后,应及时修剪,把上次开花后的空枝及形成的种子剪除,这样可以增加下一个开花高峰的花量,尤其第二高峰过后,更应及时修剪保证下一次花的量与质。如任其自然生长,后期花量也相应减少。
2年生以上植株,由于根系生长已较发达,在越冬时已不再有冻害现象。3年以上植株萌芽较多,以60厘米株行距定植的,应予分株。否则,枝叶过密,开花减少,遇风雨易倒伏。
大花芙蓉葵的繁殖方式:繁殖可播种或分株
一年生大花秋葵,除主茎外,多靠各侧枝开花,花序为总状花序,花由下而上不断开放。单花期一天,但一个花序可连续开花20—25天,生长旺的可开到30天以上,一个花序开完之后,下面侧芽不断萌发,顶端形成花序后,仍可开花,直到10月下旬早霜之后,花期即终止。
二年以上的植株,由根茎处萌生不定芽,一般二年生可萌生3—5枝,三年生即可达5—7枝,多者可达10余枝。枝条萌生过多时,单枝变弱,一部分后萌生的枝条由于过分遮阴,丧失形成花芽的能力。二年以上单株的蓬径即可达60厘米。大花秋葵为喜光的长日照植物,在短日照条件下,不能形成花芽开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