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叶酢浆草也叫红叶酢浆草、三角酢浆草、紫叶山本酢浆草,多年生宿根草本,花期4-11月。释名:酸浆、三叶酸、三角酸、酸母、醋母、酸箕、鸠酸、雀林草、小酸茅、赤孙施、斑鸠酸、三叶酸。
果实为蒴果。果实成熟后自动开裂,要及时采摘。花、叶对光敏感。晴天开放,夜间及阴天光照不足时会闭合。喜温暖湿润环境。在肥活而湿润的土壤中生长旺盛,叶片肥大。较耐寒,冬季温度不低于0℃。
形态特征:紫叶酢浆草的叶从茎顶长出,每一叶片又连接地下茎的每一个鳞片。叶为三出掌状复叶,簇生,生于叶柄顶端,小叶叶柄极短,呈等腰三角形,着生于总叶柄上,总叶柄长15~31厘米。
叶正面玫红,中间呈“人”字形不规则浅玫红的色斑,向叶两边缘延伸。叶背深红色,且有光泽。一般白天展开,在强光及傍晚时下垂,三叶片紧紧相靠,尤似翩翩起舞的飞蝶,栽在疏林下,叶片终日展开,叶色颇为光亮。
紫叶酢浆草的花为伞形花序,浅粉色,花瓣5枚,5~8朵簇生在花茎顶端。花茎细长,14~20厘米,随风摇曳,婀娜多姿。一至数朵组成腋生的伞形花序.萼片长圆形.顶端急尖.有柔毛;花瓣倒卵形,微向外反卷;花丝基部合生成筒状。紫叶酢浆草的花果期3-8月。
生长习性:紫叶酢浆草适宜于排水良好的疏松土壤,喜光,耐半阴;花期长达8个月。无病虫危害,高温、高湿期间,老叶易患灰霉病,但不影响新叶,极紫叶酢浆草易控制。较耐寒,-5℃以上冬天常绿,-5℃以下地上部分叶子枯萎,但地下部分不死,翌年3月又能萌发新叶。无明显的休眠期,栽培管理粗放。
紫叶酢浆草的繁殖方式:紫叶酢浆草繁殖以分株为主,也可播种或采用组培法繁殖。多年生草本,宿根性,具鳞茎,被黑褐色鳞片,由鳞片内著生珠芽,集聚成团状,鳞茎下部具纺缍形块根,半透明。
分株繁殖:全年均可进行,以春季4-5月分株最好,分株繁殖,即分殖球茎,全年皆可进行。
组培法繁殖:分株时先将植株掘起,掰开球茎分植,也可将球茎切成小块,每小块留3个以上芽眼,放进沙床中培育,15天左右即可长出新植株,待生根展叶后移栽。
播种繁殖:繁殖在春季盆播,发芽适温15~18度。 播后约15天发芽,实生苗当年能开花供观赏。生长期要求光照不宜过强,否则叶片色彩暗淡。保持较高的空气湿度,浇水时注意避免土壤玷污叶片,影响观赏效果。每月施肥1次。叶片向光性较强,需经常转换盆缸位置。每年需重新栽植更新。
药用价值:酢浆草的“酢”字与醋通,《本草纲目》也说它“其味如醋”,茎与叶都是如此。在唐代纂修的《新修本草》里就有“酸浆”的记载,里面说这草五月采来,阴干后可以入药,治难产。
全草入药,有清热解毒,消肿散疾的效用,可治蛇虫蛰伤,也可治尿血、尿路感染、黄疸肝炎等。四季可采,以夏秋有花果时采药效较好,除去泥沙,晒干。性味归经:酸,凉。功能主治:清热利湿,解毒消肿。
用于感冒发热,肠炎,尿路感染,尿路结石,神经衰弱;外用治跌打损伤,毒蛇咬伤,痈肿疮疖,脚癣,湿疹,烧烫伤。用法用量:0.5~2两;外用适量,鲜品捣烂敷患处,或煎水洗。全草入药,能解热利尿,消肿散淤;茎叶含草酸,可用以磨镜或擦铜器,使其具光泽。牛羊食其过多可中毒致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