珊瑚菜(拉丁学名:Glehnia littoralis Fr. Schmidt ex Miq.),渐危种,又名北沙参,其根入药。多年生草本,高5-25厘米。主根细长,圆柱形,分枝,叶基生,白色花瓣,果实呈圆形或卵形。生于中国沿海地区,尤以海滨沙滩上分布甚广。

国家Ⅱ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国务院1999年8月4日批准)。珊瑚菜广泛用作镇咳祛痰药,并可食用,经济价值较大;对对研究伞形科植物的系统发育,种群起源,以及东亚与北美植物区系,均有一定意义。

形态特征:多年生草本,全株被白色柔毛。根细长,圆柱形或纺锤形,长20-70厘米,径0.5-1.5厘米,表面黄白色。茎露于地面部分较短,分枝,地下部分伸长。叶多数基生,厚质,有长柄,叶柄长5-15厘米;

叶片轮廓呈圆卵形至长圆状卵形,三出式分裂至三出式二回羽状分裂,末回裂片倒卵形至卵圆形,长1-6厘米,宽0.8-3.5厘米,顶端圆形至尖锐,基部楔形至截形,边缘有缺刻状锯齿,齿边缘为白色软骨质;叶柄和叶脉上有细微硬毛;茎生叶与基生叶相似,叶柄基部逐渐膨大成鞘状,有时茎生叶退化成鞘状。

复伞形花序顶生,密生浓密的长柔毛,径3-6厘米,花序梗有时分枝,长2-6厘米;伞辐8-16,不等长,长1-3厘米;无总苞片;小总苞数片,线状披针形,边缘及背部密被柔毛;小伞形花序有花,15-20,花白色;

萼齿5,卵状披针形,长0.5-1毫米,被柔毛;花瓣白色或带堇色;花柱基短圆锥形。果实近圆球形或倒广卵形,长6-13毫米,宽6-10毫米,密被长柔毛及绒毛,果棱有木栓质翅;分生果的横剖面半圆形。花果期6-8月。

生长习性:珊瑚菜耐寒力强,休眠期根可在-38℃下安全越冬。播种于10℃情况下,15-20天出苗,高于20℃对幼苗长不利。喜阳光,光照强叶片光滑油亮,色泽浓绿而厚,被遮荫的叶片失绿变黄,薄且无光。

海边沙滩常有野生珊瑚菜分布,说明有一定的耐盐碱能力。珊瑚菜种子有后熟的生理特性,刚收获的种子胚尚未发育好,长度仅为胚乳的1/7,须经低温4个月左右,才能完成后熟,未经过低温阶段的种子播种后第2年才能出苗。

珊瑚菜在不同的生长发育阶段对气温的要求不同,种子萌发必须通过低温阶段,营养生长期内在温和的气温条件下发育较快。气温过高,植株会出现短期休眠。高温季节一过,休眠即解除。开花结果期需要较高的气温。冬季植株地上部分枯萎,根部能露地越冬。

珊瑚菜的繁殖方式

秋播时,将种子用清水浸泡1-2h,捞出堆积,每天翻动一次,需适当喷水保持水分,至种子润透即可播种。春播,入冬前种子与河沙按1∶3混拌均匀,装入木箱,不要加盖,冬季将其埋于地下,要保持湿润,翌春解冻后取出播种。 

珊瑚菜的作用用途

营养成分:运用国标法对江苏沿海滩涂生长的野生珊瑚菜嫩茎叶营养成分进行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珊瑚菜嫩茎叶主要营养物中含水量86.81%、粗蛋白1.03%、粗脂肪0.18%、粗纤维3.62%、灰分3.95%;抗坏血酸含量较高,达46.52mg/100g;

含18种氨基酸,氨基酸总量为10.661g/100g,鲜味氨基酸含量达3.312g/100g,必需氨基酸模式与FAO/WHO接近;钠、铁的含量丰富,分别为28.37mg/100g、19.35mg/100g,铜、锌、镉、铬、铅的含量未超国家限量标准,食用安全。 

食用:珊瑚菜的嫩茎叶均可作为疏菜食用,其根是著名的中药材,与人参、玄参、丹参、党参并称为五参,是一种很有发展的保健蔬菜。 

经济:珊瑚菜适宜在平坦的沿海沙滩或排水良好的沙土和沙质土壤中生长;抗碱性强,是对盐碱土的指示作物。珊瑚菜味甘、微苦、性凉,珊瑚菜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常用的保健食品之一,在日本、美国及东南亚地区备受青睐,是一种创汇农产品,亩收益可达4000-5000元。 

药用:本种植物根经加工后药用,即商品药材“北沙参”,有养阴清肺,祛痰止咳的功效,用于阳虚肺热干咳、虚痨久咳,热病伤津、咽干口渴诸症。

珊瑚菜的病害防治

根结线虫病:该病在5月份易发生,虫侵入根端,吸取汁液形成根瘤,使幼苗发黄死亡。防治方法:忌连作,选用无病地;②土壤用滴滴混剂消毒,用量每公顷450-750kg。播前20天地温15℃以上,将地开宽30米左右,深6-7米的沟,把药施入沟内后覆土镇压。 

锈病:又叫黄疸病,在7月中旬至下旬开始发生,茎叶上产生红褐色病斑,末期病斑表面破裂,植物早期枯死。防治方法:发病后用敌锈钠300倍液(加0.2%洗衣粉),每10天1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