蜈蚣草是多年生草本,属蕨类植物门,喜温暖潮润和半阴环境,高1.3-2m。根状茎短,披线状披针形、黄棕色鳞片,具网状中柱。叶丛生,叶柄长10-30cm,直立,干后棕色,叶柄、叶轴及羽轴均被线形鳞片;

叶矩圆形至披针形,长10-100cm,中部羽片最长,先端渐尖,先端边缘有锐锯齿,基部截形,心形,有时稍呈耳状,下部各羽片渐缩短;叶亚革质,两面无毛,脉单1或1次叉分。孢子囊群线形,囊群盖狭线形,膜质,黄褐色。分布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

形态特征:叶簇生;柄坚硬,长10-30厘米或更长,基部粗3-4毫米,深禾秆色至浅褐色,幼时密被与根状茎上同样的鳞片,以后渐变稀疏;叶片倒披针状长圆形,长20-90厘米或更长,宽5-25厘米或更宽,一回羽状;

顶生羽片与侧生羽片同形,侧生羽多数(可达40对),互生或有时近对生,下部羽片较疏离,相距3-4厘米,斜展,无柄,不与叶轴合生,向下羽片逐渐缩短,基部羽片仅为耳形,中部羽片最长,狭线形,长6-15厘米宽5-10毫米,先端渐尖,基部扩大并为浅心脏形,其两侧稍呈耳形,

上侧耳片较大并常覆盖叶轴,各羽片间的间隔宽约1-1.5厘米,不育的叶缘有微细而均匀的密锯齿,不为软骨质。主脉下面隆起并为浅禾秆色,侧脉纤细,密接,斜展,单一或分叉。叶干后薄革质,暗绿色,无光泽,无毛;叶轴禾秆色,疏被鳞片。在成熟的植株上除下部缩短的羽片不育外,几乎全部羽片均能育。

生态习性:蜈蚣草常地生和附生于溪边林下的石缝中和树干上,生钙质土或石灰岩上,海拔2000m以下,树附生植物,没见过生长在地上的,海拔2300m。喜温暖潮润和半阴环境。生长适温3~9月为16~24℃,9月至翌年3月为13~16℃。

冬季温度不低干8℃,但短时间能耐0℃低温。也能耐30℃以上高温。肾蕨喜湿润土壤和较高的空气湿度。春、秋季需充足浇水,保持盆土不干,但浇水不宜太多,否则叶片易枯黄脱落。

夏季除浇水外,每天还需喷水数次,特别悬挂栽培需空气湿度更大些,否则空气干燥,羽状小叶易发生卷边、焦枯现象。肾蕨喜明亮的散射光,但也能耐较低的光照,切忌阳光直射。规模性栽培应设遮阳网,以50%~60%遮光率为合适。

蜈蚣草,大量富集土壤中砷、铅等重金属的植物。蜈蚣草中的砷含量竟可以达到1-2%,而且多集中于地上部分,可做改良土质土壤,一年可以收割三次之多。中科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环境修复研究中心主任陈同斌。

和他的研究团队在国内砷最为集中分布地带之一的湖南石门,经长达3年时间研究找寻,一座有着1500多年历史的石门矿被科研人员发现,并将该矿附近100多种植物纳入搜索圈。经层层筛选以及遗传性能鉴定,当地大量存在的一种优势植物-蜈蚣草胜出。

蜈蚣草的繁殖方式:常用分株、孢子和组培繁殖。

分株繁殖:全年均可进行,以5~6月为好。此时气温稳定,将母株轻轻剥开,分开匍匐枝,每10厘米盆栽2~3丛匍匐枝。15厘米吊盆用3~5丛匍匐枝。栽后放半阴处,并浇水保持潮湿。当根茎上萌发出新叶时,再放遮阳网下养护。

孢子繁殖:选择腐叶土或泥炭土加砖屑为播种基质,装入播种容器,将收集的肾蕨成熟孢子,均匀撒入播种盆内,喷雾保持土面湿润,播后50~60天长出孢子体。

组培繁殖:常用顶生匍匐茎、根状茎尖、气生根和孢子等作外植体。在母株新发生的匍匐茎(3~5厘米)上切取0.7厘米匍匐茎尖,用75%酒精中浸30秒,再转入0.1%氯化汞中表面灭菌6分钟,无菌水冲洗3次,再接种。

培养基为MS培养基加6-苄氨基腺嘌呤2毫克/升、萘乙酸0.5毫克/升,茎尖接种后20天左右顶端膨大,逐渐产生一团GGB(即绿色球状物),把GGB切成1毫克左右,接种到不含激素的MS培养基上,经60天培养产生丛生苗。将丛生苗分植,可获得完整的试管苗。

分株繁殖

分株时间:最好是在早春(二、三月份)土壤解冻后进行。

分株方法:把母株从花盆内取出,抖掉多余的盆土,把盘结在一起的根系尽可能地分开,用锋利的小刀把它剖开成两株或两株以上,分出来的每一株都要带有相当的根系,并对其叶片进行适当地修剪,以利于成活。

装盆消毒:把分割下来的小株在百菌清1500倍液中浸泡五分钟后取出凉干,即可上盆。也可在上盆后马上用百菌清灌根。

分株后的管理:分株装盆后灌根或浇一次透水。由于它的根系受到很大的损伤,吸水能力极弱,大约需要3~4周才能恢复萌发新根,因此,在分株后的3~4周内要节制浇水,以免烂根。

但它的叶片的蒸腾没有受到影响,为了维持叶片的水分平衡,每天需要给叶面喷雾1~3次(温度高多喷,温度低少喷或不喷)。这段时间也不要浇肥。分株后,还要注意太阳光过强,要放在遮荫棚内养护。

上盆:小苗装盆时,先在盆底放入2~2公分厚的粗粒基质或者陶粒来作为滤水层,其上撒上一层充分腐熟的有机肥料作为基肥,厚度约为1~2公分,再盖上一层基质,厚约1~2公分,然后放入植株,以把肥料与根系分开,避免烧根。

上盆用的基质可以选用下面的一种。菜园土:炉渣=3:1;或者园土:中粗河沙:锯末(茹渣)=4:1:2;或者水稻土、塘泥、腐叶土中的一种。或者草炭+珍珠岩+陶粒=2份+2份+1份;菜园土+炉渣=3份+1份;草炭+炉渣+陶粒=2份+2份+1份;锯末+蛭石+中粗河沙=2份+2份+1份。上完盆后浇一次透水,并放在遮荫环境养护。

湿度管理:喜欢湿润的气候环境,要求生长环境的空气相对温度在60~75%。

温度管理:最适生长温度为18℃~30℃,忌寒冷霜冻,越冬温度需要保持在10℃以上,在冬季气温降到4℃以下进入休眠状态,如果环境温度接近0℃时,会因冻伤而死亡。

在夏季:加强空气对流,以使其体内的温度能散发出去;放在半荫处,或给它遮荫50%;给它适当喷雾,每天2~3次。

在冬季:搬到室内光线明亮的地方养护;在室外,可用薄膜把它包起来越冬,但要每隔两天就要在中午温度较高时把薄膜揭开让它透气;

光照管理:怕强光直射,需要放在半荫处养护,或者给它遮荫70%。放在室内的养护的,尽量放在光线明亮的地方,并每隔一、二个月移到室外半荫处或遮荫养护一个月,以让其积累养分,恢复长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