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灯百合为多年生球根草本,由于其花形花色酷似中国宫灯而得名,开花时犹如一串串灯笼挂满花枝,凸显于绿叶之间,柔美多姿,极富特色。宫灯百合外形娇俏,玲珑可爱,橙黄色的花铃配以碧绿油亮的茎叶。

十分招人喜爱,是优良的插花花材和新娘捧花材料。其自然萌芽率低,生长时间长,对环境的要求高,故向来属于高单价花卉。目前是一种国际流行的新潮切花,尤以新西兰种植的最多。

宫灯百合开金黄色的铃状花,它能适应较宽幅度温度和光照的变化,因此在温带和亚热带地区,室内外均可正常生长。从种植到开花需9-12周;从种植到收获种球需21-25周。

宫灯百合的外形柔美、花期长,瓶插寿命可达2-3周。实践证明,无论是进行种球生产还是切花生产,均可获得可观的效益。宫灯百合是一个比较独特的品种,其金黄色的铃状花是很好的见证。宫灯百合起源于夏季多雨,冬季温度较低(此期百合处于自然休眠状态),雨水相对少的潮湿草地。

形态特征:宫灯百合植株为半蔓性,高约1米。叶轮状互生,叶面光滑,柳叶形,长约5-10厘米,宽约2-3厘米,有3条深刻纹,无柄。叶轮状互生,叶面光滑,柳叶形,长约5-10厘米,宽约2-3厘米,有3条深刻纹,无柄。

花似小宫灯,上大下窄,宽长约2厘米,有长柄,约5厘米,花期相当长,是仲夏至秋冬时即难得一见的奇异花卉。蒴果。喜冷凉气候,夏天时分於高海拔的冷凉地栽植,7-10月开花;平地则约於10-3月开花。

生长习性:宫灯百合原产南非,夏季潮湿多雨,是其生长季节,冬季干燥无雨是其休眠期。由于灯笼百合对温度与日照要求不算严格,因此非常适合在温带和亚热带地区田间与温室栽培。

宫灯百合是温带作物,生长基质透水性好,浇水应有规律。应定期用杀菌剂进行基质消毒,最好种植在通风良好的温室。最适生长的土温是15-22℃,最适生长的气温是12-28℃。

宫灯百合的繁殖方式:宫灯百合可以用种子繁殖,而后长成小状的球或叉型的球茎

种子繁殖:通常,种子繁殖较麻烦,约需要花费两年的时间,因为种子表皮坚硬,休眠较深,需要层层破壳才能生长。并且在第一个生长季,种子繁殖长成的种球一般很小(仅有2-3克),它们不能用于生长出口切花。

球繁殖:能正常生长的宫灯百合种球至少需要5克,一般种球越重,植株生长的越高,所开的钟状花数量就越多(平均8-12枝花/株)。宫灯百合以种球繁殖时,每一球具两个生长点可产生两个新子球,以此法所生产的种球较大,但繁殖倍率较低;

子球生长发育中常长出二次球,此二次球很容易在挖掘或人工处理时脱离子球,造成子球失去生长点与发芽能力。由于以种球繁殖倍率低,因此目前以种子繁殖为主要方式,达到大量生产优质种球。

花:实践证明,1-2克的种球就可以正常发育,并开较小的花。然而种植者出于销售的目的,通常,种植的种球至少有5-7克和7-10克以上的,其植株能长至80厘米。当植株下方有3-4朵铃状花着色后,便可开始收获。

其上方未成熟、呈绿色的花,通过瓶插仍能生长并正常着色。若不切花,花完全成熟后,就可结实种子(约50-70粒/朵)。值得注意的是,在温室中或在封闭的遮荫条件下会影响花的授粉。

播种繁殖:宫灯百合经授粉后每一花茎可着生8-12个蒴果,每一蒴果约有50-70粒种子,因其种子具有深度休眠机制,发芽率极低;采用赤霉素处理,可提高其发芽率达20%。种子萌芽后经一个生长季,可长成1-2克的小种球,小种球再经1-2年才能养成提供切花栽培的商品球。

分球繁殖:种球繁殖时,每一球具两个生长点可产生两个新子球,以此法所生产的种球较大,但繁殖倍率较低;子球生长发育中常长出二次球,此二次球很容易在挖掘或人工处理时脱离子球造成子球失去生长点与发芽能力。种球在春天种植,地温大于16℃时,2-3周即可发芽。

如果气候冷凉或休眠不足16周,建议进行催芽。在适宜的环境下,45-60天植株就可开花。宫灯百合种球的自然休眠期至少需要12周,但冷藏可以打破休眠。总的来说,整个生长周期约需要20-25周的时间,若此期气温较低,则生长期会延长。

宫灯百合的病害防治:确保适宜的温度,安排好定期地浇水,杀菌剂,杀虫剂和喷施计划。在离地35厘米处用支撑网防止植株倒状,并且隔一段时期,施用毒饵诱杀地下害虫。

病虫害防治:土壤和基质要消毒,清除其中的宿根杂草及残根。混施除草剂(rizolex)杀菌剂(ridomil),种植后14周要定期喷除草剂(ridolexorterraclor)。

常见病害有灰霉病、叶斑病、根腐病等,主要通过种球和土壤消毒来防治。生长期发病可每隔7-10天定期交替喷施代森铵、多菌灵等杀菌剂。常见虫害主要是根螨等地下害虫及蚜虫,用辛硫磷、三氯杀螨醇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