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花(学名:Malus spectabilis (Ait.)Borkh):乔木,高可达8米;小枝粗壮,圆柱形,幼时具短柔毛,逐渐脱落,老时红褐色或紫褐色,无毛。叶片椭圆形至长椭圆形,长5-8厘米,宽2-3厘米,边缘有紧贴细锯齿,有时部分近于全缘,幼嫩时上下两面具稀疏短柔毛,以后脱落,老叶无毛。
花序近伞形,有花4-6朵,花直径4-5厘米;萼筒外面无毛或有白色绒毛;萼片三角卵形,先端急尖,全缘;花瓣卵形,长2-2.5厘米,宽1.5-2厘米,基部有短爪,白色,在芽中呈粉红色。
果实近球形,直径2厘米,黄色。素有“国艳”之誉。是中国的特有植物。多生长在海拔50米至2000米的平原和山地,可以人工引种栽培。海棠花的花期4-5月。海棠花的果期8-9月。
形态特征:海棠花的叶片椭圆形至长椭圆形,长5-8厘米,宽2-3厘米,先端短渐尖或圆钝,基部宽楔形或近圆形,边缘有紧贴细锯齿,有时部分近于全缘,幼嫩时上下两面具稀疏短柔毛,以后脱落,老叶无毛;叶柄长1.5-3厘米,具短柔毛;托叶膜质,窄披针形,先端渐尖,全缘,内面具长柔毛。
海棠花的花序近伞形,有花5-8朵,花梗长2-3厘米,具柔毛;苞片膜质,披针形,早落;花直径4-5厘米;萼筒外面无毛或有白色绒毛;萼片三角卵形,长3毫米,比萼筒短或近等长,先端急尖,全缘,外面无毛或偶有稀疏绒毛,内面密被白色绒毛,萼片比萼筒稍短;
花瓣卵形,长2-2.5厘米,宽1.5-2厘米,基部有短爪,白色,在芽中呈粉红色;雄蕊20-25(30)枚,花丝长短不等,长约花瓣之半;花柱5,稀4,基部有白色绒色,比雄蕊稍长。
生长习性:海棠性喜阳光,不耐阴,忌水湿。海棠花极为耐寒,对严寒及干旱气候有较强的适应性,所以可以承受寒冷的气候,一般来说,海棠在零下15℃也能生长的很好,完全可以放在室外。
不过如果特别寒冷,比如零下三四十℃,就要注意采取保护措施了。海棠喜阳,适宜在阳光充足的的环境生长,如果长期置于阴凉的地方,就会生长不良,所以一定要保持它充足的阳光。
海棠的繁殖方式:海棠花常用播种、分株和嫁接繁殖。以嫁接为主,也可压条与分株,播种法仅用于育种。嫁接砧木多用海棠果楸子或山荆子。耐粗放栽培,适应性较广。栽培中只须适当灌溉、施肥,并注意整形修剪,即可株健花繁。播种可秋播或沙藏后春播。
实生苗生长缓慢,要5-6年后才能开花,且常产生变异,故仅作为砧木培育和杂交育种之用。园艺品种多用嫁接法繁殖,以山荆子或海棠实生苗作砧木,枝接、芽接都可以,枝接可用切接、劈接法,芽接多用“丁”字形接法。分株多行于早春未萌芽前或秋冬落叶后。
春季萌芽前或秋季7-9月间嫁接。春季萌芽前或秋冬落叶后分株繁殖。春季压条和根插。春季播种前种子须经30-100天低温层积催芽处理。苗木栽植后要经常保持土壤疏松肥沃,每年秋季可在根际培以塘泥或肥土。
春季进行一次修剪,剪除枯弱枝条,保持树形疏散,通风透光。一般多行地栽,但也可制作桩景实行盆栽。栽植时期以早春萌芽前或初冬落叶后为宜。苗木出圃时,保持苗木完整的根系是栽植成活的关键之一。
海棠花的花语:游子思乡、离愁别绪、温和、美丽、快乐、苦恋,海棠花姿潇洒,花开似锦,自古以来是雅俗共赏的名花,素有“花中神仙”、“花贵妃”、“花尊贵”之称,在皇家园林中常与玉兰、牡丹、桂花相配植,形成“玉棠富贵”的意境。
当人们爱情遇到波折,常以秋海棠花自喻古人称它为断肠花,借花抒发男女离别的悲伤情感,花语就便有“苦恋”了。亦有人言,海棠花语为呵护、珍爱。“海棠”一词并不是一个特别严谨的植物学词汇。
比如,西府海棠与苹果的亲缘关系就比它与贴梗海棠近得多。在英语中,蔷薇科苹果属的海棠称作crabapple,蔷薇科木瓜属的海棠称作quince。秋海棠科的秋海棠则称作Begon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