盆景艺术发源于中国,是中华民族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同书画、戏曲、中医一样是中国人引以自豪的国粹之一。但是,由于长期的社会动荡和闭关锁国政策,同广大世界缺乏盆景艺术的交流,竟致被各国把对盆景艺术悉心研究、广事宣扬的日本,误认为盆景艺术的发源地。

新中国成立后,内地盆景艺术有了较大的发展,但因受制于当时极左思潮,也没有机会为世界各国所了解。直到改革开放,随着市场经济与国际接轨及盆景艺术的国际交流日益增多,才逐渐被世人所认识。不过,同一些发达国家相比,内地的盆景艺术仍然赶不上形势发展的需要。

这里通过对一些国家和地区的盆景艺术的现状的扼要介绍,以期促进同世界各国盆景艺术的了解与交流,并从中受到启迪,打破故步自封和各自为政的局面,立足国内,放眼全球,让中国盆景更好地大踏步走向未来。

香港盆景艺术家伍宜孙在其所著(1969年出版)的《文农盆景》一书中谈及美国盆景时就特别强调指出:“现在盆栽艺术之传遍世界,可称无远弗届,不论亚洲、欧洲、美洲、澳洲,以至非洲各地,都纷纷设立盆栽会,互相研究。

尤以美国风起云涌,各州成立盆栽会之多,犹如雨后春笋,每年举行国际性盆栽展览大会,切磋观摩…最近更在首都华盛顿等地设立盆景园,而各大学农科更不少列为课程。各盆栽会亦聘有专家教授,专人演讲,应有尽有。

美国盆栽艺术,虽然现仍在幼稚时期,但以其研究之苦心,与学习之毅力,加上加利福尼亚洲与及夏威夷群岛之气候温和,土地肥沃,可供盆栽之植物更相当丰富。正如中国古语所说,天时、地利、人和三者兼而有之,其进步必一日千里。”

仅几十年间,美国的盆景艺术就有了突出的成就,几乎普及到了千家万户。60年代末,正当中国内地盆景艺术被批得“体无完肤”的时候,美国东部的一些主要城市先后成立了盆景俱乐部,紧接着便遍及全国各州,为扩大交流,一些盆景俱乐部联合建立了各州、区盆景联盟。

据记载, 1904年5月, 在美国新泽西州一家图书馆的拍卖目录中,有一家日本苗木公司把600多件盆景进行拍卖的记录。1913年,美国驻日本大使拉兹·安德森从日本带回40多件盆景作品, 放在新泽西州的布鲁克林公园内,并请两名日本技师前往维护管理。

这都说明美国盆景最早由日本传入。从195 3年起, 布鲁克林公园先后出版了三本盆景手册:《小型盆景树木》、《盆景栽培要点》(1966年)、《室内盆景》(1991年)。对盆景艺术在美国的发展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政府对盆景艺术的重视,社会对盆景艺术的支持,是美国盆景事业不断取得新的成就的根本保证。在首都华盛顿特区的国家植物园里,有一座“ 美国国家盆景园”,收藏了大量的盆景艺术珍品。园内又分为日本、中国、美国三个小园:日本园中陈列的作品。

是1976年美国独立200周年时,日本盆景协会赠给美国人民的53件树木盆景,其中最珍贵的是一件有350年树龄的五针松和另一件有180 年树龄的赤松。中国园中陈列的作品, 是1986年香港伍宜孙赠送的31件盆景佳作,树种以榆树、雀梅、福建茶、榕树等为主,树龄在15~200年之间,其造型大多为岭南风格。

美国园中陈列的则是美国盆景大师们的作品,其中最著名的一位盆景大师名叫约翰·纳克,一位在二次世界大战后把日本盆景技艺带到美国,定居于洛杉矶的日本人,如今是桃李满天下,被尊崇为现代美国盆景的“开山祖师”。

因此,美国盆景的艺术风格深受日本盆景的影响:矮桩、粗干、外形成等腰三角形;另外还有舍利干、神木式等等。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影响已日趋淡化,开始形成注意气势、线条流畅、色彩明快、颇具现代艺术韵味的特色。

上海盆景艺术大师胡运骅,1987 年赴美参加国际盆景大会并参观了部分当地的盆景艺术作品后,发表过一段含意很深的观后感:“美国盆景突飞猛进,其成功之道是多方面的。其中最突出的一条是他们没有什么保守的地方。

一切先进的技艺、先进的工具皆为我所用,且不断改进,用高效的电动工具雕饰树干,用既保水又排水通气的人造介质栽培,使用颗粒肥料,美国每年请许多外国专家到美国作操作示范和讲演,负担所有的旅差费,甚至花钱买批评。

这次19 87年国际盆景大会同时举办的全美盆景展览,不进行评奖,而有讲评活动。他们邀请各国盆景专家对这些展品进行讲评,听讲者都是盆景作者,而且是花钱来听讲评的。我亦受到邀请参加讲评。

作者刨根问底,要知道他的作品的不足之处究竟在哪里,人家的作品又优在何处。我对他们的作品仅讲了一小时,大会为了表示感谢,当即给了我一张100美元的支票。

花钱买批评, 当然要比在评奖标准不统一的情况下评奖及滥发奖品有意义得多。”今天,美国国家盆景园已成为世界盆景的一个窗口,免费供游人参观,每年都吸引了成千上万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