盆景艺术发源于中国,是中华民族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同书画、戏曲、中医一样是中国人引以自豪的国粹之一。但是,由于长期的社会动荡和闭关锁国政策,同广大世界缺乏盆景艺术的交流,竟致被各国把对盆景艺术悉心研究、广事宣扬的日本,误认为盆景艺术的发源地。

新中国成立后,内地盆景艺术有了较大的发展,但因受制于当时极左思潮,也没有机会为世界各国所了解。直到改革开放,随着市场经济与国际接轨及盆景艺术的国际交流日益增多,才逐渐被世人所认识。不过,同一些发达国家相比,内地的盆景艺术仍然赶不上形势发展的需要。

这里通过对一些国家和地区的盆景艺术的现状的扼要介绍,以期促进同世界各国盆景艺术的了解与交流,并从中受到启迪,打破故步自封和各自为政的局面,立足国内,放眼全球,让中国盆景更好地大踏步走向未来。

与深受日本盆景影响的欧洲盆景不同,非洲盆景则是在中国盆景薰陶下发展起来的。在1 950 年,两个中国人把中国盆景带到南非,从而引起当地人对盆景艺术的兴趣,非洲地处热带,对植物的生长和繁殖极为有利,资源也十分丰富,为盆景的拓展提供了优越的自然条件。

在中国人的指导和帮助下,盆景艺术得到较快的传播,盆景爱好者也日益增多,其艺术风格也近似中国的岭南派,但缺乏变化,总的说来比较单调。常用树种以金合欢、橄榄、猴面包树、非洲朴、刺桐等为主。

关于盆景艺术的起源与发展,有人作过一个形象的譬喻:中国是盆景艺术的祖父母,日本是盆景艺术的父母,欧美及其他国家是盆景艺术的儿女。亚洲盆景当然应该包括中国和日本,但亚洲其他国家,也同样适用于这个譬喻,因此,这里在介绍亚洲盆景时,便把中国和日本排除在外。

亚洲国家的文化,大多程度不同地受到中华民族文化的陶冶,因此,对孕育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盆景艺术,就比欧美及其他国家更容易理解、更容易接受,也更容易掌握和推广。

尽管这些国家的盆景艺术,并非全都是因为受到中国盆景的直接影响才得以发展,但从他们创作的作品中,仍然会感受到强烈的诗情画意,闪烁着东方文化的光采。

亚洲国家的盆景艺术大多是在50至60年代才开始起步的。印度尼西亚盆景的历史要长一些,也不过几十年,直到1979年才成立全国性的印度尼西亚盆景协会,同时举行首届全国盆景艺术作品展。以此为契机,通过新闻媒体的大力宣传,加快了盆景艺术的发展,现已有40个分会、3000多名会员。

1992年6月,还在巴厘岛承办了有两大洲的15个国家和地区盆景组织选送的300多件作品参加的国际盆景作品展览,影响深远。印度虽然紧邻中国,与日本也相隔不远,然而他们的盆景却是由美国的玛丽科斯夫人传入的。

而且,在美国驻印度大使馆苏尼·瓦斯婉尼女士的倡议下,于1972年成立了印度盆景协会。不过,随着广大盆景爱好者的迫切需要,为了尽快提高欣赏和制作水平,1979年,印度转向日本求援,同日本盆景协会共同成立了“印日盆景研究小组”,一方面邀请日本盆景专家来印度共同研讨盆景理论、讲授技艺;

另一方面派遣盆景爱好者赴日本参观学习。在“研究小组”的推动下,印度先后出版了盆景专著《热带植物》、《盆景艺术与文化》、《美丽的热带盆景》等,有力地促进了盆景艺术的健康发展。

据不完全统计,现有盆景组织22个,盆景爱好者4000多人。1989年在日本大阪成立世界盆景友好联盟时,印度作为25个成员国代表之一出席了会议。同年,印度盆景友好联盟成立,为进一步加快印度盆景艺术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在印度的影响下,其邻国尼泊尔、巴基斯坦的盆景艺术也从无到有,得到相应的发展,纷纷建立起盆景组织。菲律宾盆景协会成立于1972年,每月的第一个星期六召开会员大会或专业会议。

由邀请的外国盆景专家讲课和示范,现有盆景团体会员数百人,近些年来,许多盆景爱好者积极参加了各种国际性的盆景交流活动,使其总体水平有了较大的提高。其所用树种绝大多数取自当地的狭叶火棘、蜡烛树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