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所说的感恩节一般是指美国感恩节,但这个节日在美国建立之前就有了。16世纪末17世纪初,英国正在进行轰轰烈烈的宗教改革运动,不满国教的清教徒面对残酷的迫害,选择了出走,他们要寻找一个信仰自由之邦,维持按照自己的方式崇信上帝的权力。刚被哥伦布发现不久的“新大陆”-美洲成为他们的首选。
第一批移民登上美洲后,并不适应恶劣环境,而且还遭遇了传染病,心地善良的印第安人发现了他们,给他们送来了很多生活必需品,还特地派人教他们如何狩猎、捕鱼、耕种玉米、南瓜及饲养火鸡。第一批来自英国的清教徒移民终于在这块土地上站住了脚。
为此,移民们举行了盛大的庆祝活动。他们要感谢上帝的恩赐及印第安人的无私帮助。庆祝活动一共进行了三天。这一习俗得以流传,在北美十三州统一时,首任总统乔治?华盛顿把感恩节设定为全国性节日,但由各州决定自己的庆祝时间。直到1863年林肯总统才确定每年11月的第四个星期四作为感恩节的固定庆祝日。
然而,随着越来越移民的涌入,他们和印第安人的矛盾越来越严重,开始了疯狂争夺土地的血腥战争。遗憾的是,印第安人不仅丢失了土地所有权,还葬送了不少族人的性命。所以,这个节日也被称为“没有恩人的感恩节”。
每逢感恩节这一天,美国举国上下热闹非凡,人们按照习俗前往教堂做感恩祈祷,城乡市镇到处举行化装游行、戏剧表演和体育比赛等,学校和商店也都按规定放假休息。
孩子们还模仿当年印第安人的模样穿上离奇古怪的服装,画上脸谱或戴上面具到街上唱歌、吹喇叭。散居在他乡外地的家人也会回家过节,一家人团团围坐在一起,大嚼美味火鸡,并且对家人说:“谢谢!”。
在印第安人几乎绝迹的时候,感恩节依然作为美国最重要的节日延续了下来。只不过,表达感谢的对象,可以是所有人。不管遇到谁,他们都会说:“Thankyou!”
感恩节之所以能够在我们中国及其他国家流传开了,或许是因为“感恩”成了很多人的内心诉求和一种广为大家接受的文化。
另外,在欧洲以及香港、澳门等地区是没有过感恩节的习惯的,对这些地区的人而言,感恩节的问候很可能带来困惑与方案。
国内有人建议在中国也另外设立感恩节。西方的感恩节虽有其宗教内涵,但完全可以吸收其积极成分,融入传统美德中,并赋予新的涵义,重新选择一个纪念性的日子,设立有中国特色的“感恩节”。让孩子学习换位思考,理解父母;让成年人互相体谅,人际关系更和谐。
感恩节的历史和当下,感恩节的习俗有哪些?
每年11月的第四个星期四,是美国的感恩节。感恩节是美国独有的节日。翻开《美国节日简明词典》,上面这么记载:1620年9月16日,英国“五月花”号帆船,载著男女老幼102人离开英格兰启程西行寻求宗教自由。与大西洋的风浪搏斗六十六个昼夜之後,到达北美洲新大陆,在普利茅斯登陆。
寒冷、饥饿、疾病和危险威胁著他们,一个又一个死去。正当孤苦无助之际,飞来一群火鸡,大家合力捕捉而食,解除生命之厄。他们视为上帝所赐,产生感恩的念头。次年春,幸存的五十余人得到友善的印地安人的帮助,学会了种植玉米、南瓜、青豆,从此站住了脚。
1621年12月13日,清教徒以这天作为感谢神的日子,成为历史上第一个感恩节。后来感恩节时断时续,忽早忽迟,直到1863年,林肯总统宣布每年11月的第四个星期四为国定假日感恩节,才延续至今。美国人过感恩节,一定要合家团圆。
他们非常重视这个难得的家庭成员相聚时机,下了班就忙不迭地离开,在高速公路上奔驰、在飞机上颠簸,称得上归心似箭:一定要及时赶回家与父亲母亲、与爱人子女围坐在一起。
烛光摇曳中,全家祈祷一番之後,端上烤得焦黄、油光光的火鸡,切开香味四溢的南瓜饼,还有浇上汁的烤红薯和玉米……大口吃着喝着,大声说着笑着。他们感恩:感谢上帝的垂顾恩典,感谢祖宗的开拓业绩,也感谢父母的照顾和子女的孝敬。有什么争执,化解了;有什么隔阂,消融了。